头像
邹家生 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通讯地址:江苏省镇江市梦溪路2号

个人邮箱:zjzoujs@126.com

邮政编码:212003

办公地点:综合实验大楼411

传真:

  • 个人简介

    邹家生,男,博士,教授,博导,1965年生

    1982-1986年西北工业大学金属材料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1986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镇江船舶学院焊接教研室从教,1990-1993年在上海交通大学焊接专业学习并获硕士学位。935月回到华东船舶工业学院焊接系工作。2002年进入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20065月获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学博士学位。2007年进入江苏昆山留学人员科技开发区博士后工作站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出站并获苏州市优秀博士后科研人员称号。2010年到澳大利亚La Trobe大学完成为期三个月的访问学者工作。现兼任的学术职务有:中国机械工业教学协会焊接分委会副主任、中国焊接学会理事、中国焊接学会钎焊与扩散焊专委会委员、中国焊接学会压力焊专委会委员、国家焊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及专家委员会专家、美国焊接学会上海分会副主席、江苏省焊接学会理事长、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焊接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焊接自动化装备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特邀专家、《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编委、《江苏船舶》杂志编委等。另外还担任民主促进会镇江市委员会副主委、镇江市政协委员、交通大学镇江校友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近年来,主讲本科生课程五门、研究生课程四门,课程教学质量多次被评为A级,主讲的材料连接原理课程获江苏省精品课程。主编国防科工委重点教材一部,并被遴选入江苏省精品教材,参编全国统编教材两部。作为指导教师获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设计团队、全国大学生焊接创新大赛二等奖各一项。目前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焊接技术、新材料及其连接技术、新型焊接材料开发、机器人焊接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等教学、研究工作。作为主持人或主要参加人员完成科研项目80多项,科研经费超过6000万;通过省部级鉴定1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家级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级新产品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市优秀专利奖2项、优秀论文一等奖2项。2000年来发表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4项。获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 研究方向

    1、新材料及其连接技术

    1.1 新型钎焊材料开发

    1.2新型熔焊材料开发

    1.3陶瓷/陶瓷及陶瓷/金属的连接

    1.4复合材料的连接

    1.5镀锌钢板电阻焊专用涂层电极

    1.6 异种材料的连接

    1.7 焊接新技术

    搅拌摩擦焊技术

    激光和激光电弧焊接技术

    1.8钛合金焊接技术



    2、船舶及海洋工程结构焊接技术

    2.1船舶及海洋工程结构高效焊接工艺

    2.2 船舶及海洋工程材料焊接性及焊缝接裂纹防控技

    2.3 船舶及海洋工程用新材料焊接技术

    2.4  船舶结构机器人焊接技术

    机器人焊接技术模拟仿真

    机器人焊接工艺

    机器人焊接系统集成


    3  船舶及海洋工程制造装备开发

    3.1 船舶合拢管设计制造系统

    3.2 船舶管系数字化校管平台

    3.3 超声冲击消除焊接残余应力装置


    4  焊接残余应力及变形控制技术

    4.1 焊接残余应力测试技术

    4.2 焊接残余应力数值计算

    4.3 焊接结构变形测试

    4.4 焊接结构变形预测及控制技术


    5 船舶焊接工艺认可及焊工培训


  • 课程教学

    1、曾主讲过的本科生课程:  焊接接头微观分析  钎焊  材料力学性能  材料科学基础  焊接冶金学  材料连接原理


    2、曾主讲过的研究生课程   焊接性及焊接力学  焊接接头的组织性能  钎焊及扩散焊机理  高等焊接物理冶金   高等焊接冶金


    3、曾主讲过的博士生课程:  焊接新材料设计及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