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王筱蓉 教授

机械工程学院

通讯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丹徒新区长晖路666号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个人邮箱:wrr31@qq.com

邮政编码:212100

办公地点:教授工作室348

传真:

  • 个人简介

  • 研究方向

  • 科研团队

  • 科研项目

  • 获奖动态

  • 教学随笔

  • 教育经历

  • 课程教学

  • 论文著作

  • 科研论文

  • 科研横向项目

  • 科研纵向项目

  • 科研专利

  • 科研动物专利

  •        王筱蓉,女,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航空学会会员,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专业,获南京理工大学“优秀学生共产党员”、“优秀研究生”、“优秀毕业研究生”以及“国防科工委委属高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201010月入校参加工作,20207月晋升教授,20253月获评校教学名师;江苏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负责人、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江苏省扬州市“绿扬金凤”人才计划优秀博士、镇江市师德先进个人、校优秀教师、第十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11届能源工程与环境工程国际会议(ICEEEE 2024)大会主席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及校“深蓝人才工程”深远海机械装备团队主要成员;《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青年编委,受邀担任《Energy》、《Fuel》等国际著名期刊审稿人

           参加江苏省“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并担任技术顾问,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苏州市/镇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镇江市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等;担任校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团队负责人,主编教材入选“十四五”江苏省规划教材,获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省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果三等奖、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与海洋工程类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赛二等奖、中国机械行业产教融合教育教学创新大赛省赛二等奖以及校本科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二十届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多媒体课件比赛三等奖、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优胜奖、优秀教学质量奖和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等,先后7次获校学年教学优秀奖。


    科研教研成果:

           主持和参与科研、教研教改项目10余项,其中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其他横向科研项目10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其中英文专著1部;发表ESI/SCIEI检索和收录学术论文30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国际著名TOP期刊Fuel》、《Combustion and Flam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Renewable EnergyApplied Surface Science15;申请和授权国际和国内发明专利多项。

          主持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校研究生精品课程与“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校本科在线开放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以及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为“科创融合”实验教学项目等教研教改项目10余;入选“十四五”江苏省规划教材1部、校规划教材立项建设2部、出版数字教材1部;主要参与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镇江市社科应用研究教育专项课题等教研教改项目近10项。


    指导学生成果:

           指导本科生获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5G物联网创意竞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国家级、省级和校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项、校本创优秀项目1项;获校优秀毕业设计2篇及本科团队优秀毕业设计等

           指导研究生江苏省“优硕”1校“优硕”3篇,获“挑战杯”专项赛“揭榜挂帅”国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金奖、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国赛二等奖和三等奖,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国赛二等奖、第十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大赛国赛二等奖、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国赛三等奖、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国赛三等奖以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东赛区团队二等奖获江苏省和校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10;部分研究生赴澳大利亚等国进行学术交流,毕业后赴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等985,“双一流”名校读博深造



  • 一、船舶与海上绿色能源系统及高端装备研发

    1、LNG双燃料船舶关键技术(LNG燃料供气与控制系统)

    2、甲醇、氨、氢动力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

    3海上储能装备技术、输氢装备与海上氢能高效利用技术

    二、绿色船舶动力及高端推进系统关键技术基础研究

    1、新型燃料燃烧基础特性研究

    2、氢能安全与应用基础研究(与浙大、北交合作方向)

    三、海洋高端装备关键技术(基础)研究

    1太阳能海水淡化传质传热研究

    2水下机器人、航行器、深海采矿装备关键技术基础研究

    3深远海仿生推进装置设计与优化

    四、新能源汽车发动机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与浙大合作方向)

    1新能源汽车发动机喷油控制策略

    2单片机开发与应用(杭州某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开发)

                                            图1 水下航行器实验系统

                                                                            图2 太阳能光热表面蒸发实验系统

                                                                            图3 新型能源悬挂液滴蒸发实验系统

                                                                                     图4 定容燃烧实验系统

                                                                     绿色船机基础研究实验室(南楼104

    • 获奖动态

      获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镇江市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校本科教学成果三等奖,江苏科技大学学年教学优秀奖,校多媒体课件比赛三等奖,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作为主要参加人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省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果三等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奖等;

    • 获奖动态

      获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镇江市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校本科教学成果三等奖,江苏科技大学学年教学优秀奖,校多媒体课件比赛三等奖,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作为主要参加人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省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果三等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奖等;

    • 获奖动态

      获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镇江市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校本科教学成果三等奖,江苏科技大学学年教学优秀奖,校多媒体课件比赛三等奖,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作为主要参加人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省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果三等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奖等;

  • 2004年在南京理工大学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4年保送本校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

    2006年在南京理工大学提前攻读博士学位;

    2010年在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专业获博士学位;

    2010年起在江苏科技大学任教至今。

  •         自参加工作以来,王筱蓉教授一直探索并致力于高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主持省教改项目、主编教材入选“十四五”江苏省规划教材等,获评校教学名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主讲的研究生课程《力学基础及其工程应用》入选江苏省研究生优秀课程,以及校本科精品课程《热工基础与流体力学》等;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研教改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