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邹涛
副教授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个人邮箱:
tzou@just.edu.cn
办公地点:
长山校区船海学院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传真:

您是第10 位访问者

  •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有着丰富的海外留学经历。江苏省双创博士、江苏省科技副总项目资助人选。主要从事海上多浮体连接结构研究、海洋新能源装备究和海洋波浪模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了科技部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项,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在Ocean Dynamics》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担任《Ocean Engineering》等多种国内外知名期刊审稿专家;指导学生获“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全国二等奖1项、“第十三届全国航行器设计大赛”国赛二等奖1项等;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科研项目

    (1)燃油船舶氢动力改装关键技术研究,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主持

    (2)浮式风机塔筒跨尺度效应疲劳强度模型及多轴疲劳损伤机理研究,江苏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主持

    (3)海上浮式风机基础多轴疲劳损伤机理研究,山东省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专项开放基金项目,主持

    (4)海上浮式防波堤消波新机理及新构型设计技术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参与

    (5)大型钛合金深海耐压结构应力诱导氢扩散机理及对疲劳裂纹扩展影响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参与


    科研理念

    秉承产学融合,知行合一的核心理念,本人及团队致力于打造一个以工程实际需求为驱动、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科研平台,为研究生提供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的培养环境,助力每一位学子在学术与职业道路上实现突破。

    1. 需求导向,产学协同创新
    科研选题始终以国家科研发展方针为基础,以实际工程需求为出发点,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长期合作,通过联合攻关、技术转化等形式,确保研究内容紧扣产业痛点。团队致力于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实现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产学协同创新的目标。


    2. 因材施教,团队聚力共进
    基于学生个人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本科教育背景,量身定制培养方案。通过导师-团队-学生三位一体的协作模式,结合学术研讨、项目实战与成果共享,推动团队整体科研水平提升。鼓励跨学科交叉研究,支持学生主导创新方向,在协作中实现个人价值与集体目标的统一。


    3. 兴趣引领,科研赋能成长
    倡导寓研于趣,寓教于行的培养理念,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反对压榨内卷,也反对躺平。通过开放选题、组会交流、学术会议等多样化形式,激发科研热情,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团队注重学术成果与个人职业发展的双向结合,助力学生在兴趣领域成长为行业人才。


    优秀毕业生列表

    (1)季**,2023级硕士毕业生,推荐至中国海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贺**,2024级本科毕业生,推免至华南理工大学硕博连读;

    (3)李**,2025级硕士毕业生,推荐至江苏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代表性论著

    · Tao Zou; Xinbo Niu; Xingda Ji; Xiuhan Chen; Longbin Tao; The projection of climate change impact on the fatigue damage of offshore floating photovoltaic structures,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2023, 10: 1-14

    · Tao Zou; Xinbo Niu; Xingda Ji; Mingxin Li; Longbin Tao; The impact of initial imperfections on the fatigue assessment of tower flange connections in floating wind turbines: A review,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2022, 9

    · Tao Zou; Mirek Kaminski; Projection and detection of climate change impact on fatigue damage of offshore floating structures operating in three offshore oil fields of the North Sea, Ocean Dynamics, 2020, 70: 1339-1354


  • (1)海上多浮体连接结构研究:研究海上多浮体间的连接结构设计原理,例如海上光伏、海上浮桥、浮式防波堤等海上多浮体装备的连接结构;

           

    (2)海洋新能源装备研究:研究海洋新能源装备的设计原理,包括海上风机、海上光伏主体结构等。


    (3)海洋波浪环境模拟:模拟全球海洋波浪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研究海洋波浪环境变化对海洋结构的影响。


  • 2012-092018-09,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


    2009-092012-07,中国海洋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硕士,


    2005-092009-07,中国海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士。


  • 海洋工程结构疲劳强度、专业英语、海洋工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