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地址:江苏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郭伟
个人邮箱:weiguo@just.edu.cn
邮政编码:
办公地点:材料学院509
传真:
首席科学家,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 A 类创新人才称号(国家级)。德国洪堡青年学者称号。作为江苏科技大学首位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025);首位何梁合利何奖有效被提名人(2025);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2024年)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333工程)青年首席科学家(省部级)。
作为国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在国家航空航天与能源、深海与海洋海工领域尖端材料与装备的重大科学问题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排名第十)、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五),以第一完成人主持承担其他国家或省部级一等奖三项(排名第一)。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用科学家”。
媒体关注与热议,2025年中央两会期间,个人成果报道及转载,被官媒,党媒(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新华日报,新华社,中华英才,祖国等);影响力媒体(科学中国人,中国网,中国日报,凤凰网,中华网,科技日报,中国科技投资报,科技部-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等)纷纷以纸媒,自媒体多个方式报道及转载。阅读点击量突破百万人次。
(一)业绩贡献。
1.项目:主持(国家级):7项;主持(省部级):3项;
2.论文:A类权威期刊《科学引文索引》(SCI)180余篇;
3.专著:A类高校权威出版社,主编3部;副主编12部;
4.专利:欧洲发明专利68项;美国发明专利5项;日本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18项;
5.学术兼职:担任纳米材料国际委员会委员及多个国际著名期刊编委及审稿人。
6.评审专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评审专家,“青年千人计划”通讯评审专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评审专家,省部级奖项评审专家等。
(二)取得创新突破性成果。
(1)利用计算机模拟、机器学习及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了首个‘梯度纳米结构深度理论模型’。
(2)发现了金属中新型纳米结构及其独特性能,实现了微电子器件中microbump的可控定向生长。
(3)揭示了金属纳米结构的变形新机制。
(4)深入探究了金属内部纳米结构的稳定性,凭借创新的合金化设计,以及精细调控晶界结构和形态的技术,成功制备出高稳定性的金属纳米结构。
(5)提出了纳米孪晶强化的新原理,近年来纳米孪晶强化在能源合金材料中得到应用,获得了性能优异的新材料。
(6)发现了三种新型金属纳米结构,包括柱状纳米结构、梯度纳米结构和层状纳米结构。该研究工作引领了金属纳米材料领域的发展,被国际材料界广泛关注及Herbert.Gleiter院士认可。
(三)工程技术显著成效,推动新质生产力。
郭伟教授在能源领域关键性科学问题的攻关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代表性成果为“应用于石油开采的1600MP新型高强韧富β型钛合金油井管”,该成果突破了在极端工况条件下钛合金强韧化极限值的国际性技术难题。该成果已获得一项国际专利和五项美国专利。
郭伟教授的研究成果已转化为实际产品,并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得到应用,实现了国产替代,为国家节约了超亿元支出。
郭伟教授一项成果入选2024年度江苏省行业领域十大科技进展。(项目名称,深海装备耐压系统所用超低温高强韧大尺寸、复杂构件双连续纳米结构钛合金机制研究) 。
郭伟教授在材料科学领域取得的显著科研成果和学术成就,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为高性能工程金属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综上所述,该同志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而且在推动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和国家科技创新及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支撑国家科技战略创新发展。
长期扎根在专业技术岗位,致力于纳米结构材料、亚稳材料、复合材料 及高性能材料计算、机器学习、高通量制备等交叉学科的重大基础科学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的创新研究和“卡脖子”攻关,聚焦纳米科技前沿。
青年博士常年招聘
1.应聘人员:
博士(博士后)毕业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业绩特别突出的人员;或博士毕业于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国内知名高校获得博士学位后,具有两年及以上的海外知名高校博士后研究工作经历,引进时仍在海外(或回国未满1年),且科研业绩突出的人员。
2.年龄一般不超过31周岁,具有副高职称(或博士后经历)人员的年龄不超过33周岁。
3.招聘专业(方向):
纳米结构材料、亚稳材料、复合材料、金属材料、高性能材料计算、机器学习、高通量制备,以及其交叉学科。
4.学术成果要求:论文,中科院一区第一作者3篇以上;
5.毕业高校:海归博士(后),QS排名前100;国内博士,211,985。
6.引进待遇:
(1)购房补贴、科研启动经费:按学校标准享受购房补贴和科研启动经费。
(2)业绩津贴:海归博士(后)按副高一档发放业绩津贴,博士副高按副高二档发放业绩津贴,标准保留三年(期满后按实聘岗位聘任);国内博士按中级一档发放业绩津贴。
7.应聘方式:
发送邮件主题格式为:姓名+应聘专业+毕业院校+博士/博士后。
应聘人员将本人简历及PPT、获奖证书、论文目录及全文、导师推荐信等材料同时发送至weiguo@just.edu.cn
青年博士常年招聘
1.应聘人员:
博士(博士后)毕业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业绩特别突出的人员;或博士毕业于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国内知名高校获得博士学位后,具有两年及以上的海外知名高校博士后研究工作经历,引进时仍在海外(或回国未满1年),且科研业绩突出的人员。
2.年龄一般不超过31周岁,具有副高职称(或博士后经历)人员的年龄不超过33周岁。
3.招聘专业(方向):
纳米结构材料、亚稳材料、复合材料、金属材料、高性能材料计算、机器学习、高通量制备,以及其交叉学科。
4.学术成果要求:论文,中科院一区第一作者3篇以上;
5.毕业高校:海归博士(后),QS排名前100;国内博士,211,985。
6.引进待遇:
(1)购房补贴、科研启动经费:按学校标准享受购房补贴和科研启动经费。
(2)业绩津贴:海归博士(后)按副高一档发放业绩津贴,博士副高按副高二档发放业绩津贴,标准保留三年(期满后按实聘岗位聘任);国内博士按中级一档发放业绩津贴。
7.应聘方式:
发送邮件主题格式为:姓名+应聘专业+毕业院校+博士/博士后。
应聘人员将本人简历及PPT、获奖证书、论文目录及全文、导师推荐信等材料同时发送至weiguo@just.edu.cn
青年博士常年招聘
1.应聘人员:
博士(博士后)毕业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业绩特别突出的人员;或博士毕业于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国内知名高校获得博士学位后,具有两年及以上的海外知名高校博士后研究工作经历,引进时仍在海外(或回国未满1年),且科研业绩突出的人员。
2.年龄一般不超过31周岁,具有副高职称(或博士后经历)人员的年龄不超过33周岁。
3.招聘专业(方向):
纳米结构材料、亚稳材料、复合材料、金属材料、高性能材料计算、机器学习、高通量制备,以及其交叉学科。
4.学术成果要求:论文,中科院一区第一作者3篇以上;
5.毕业高校:海归博士(后),QS排名前100;国内博士,211,985。
6.引进待遇:
(1)购房补贴、科研启动经费:按学校标准享受购房补贴和科研启动经费。
(2)业绩津贴:海归博士(后)按副高一档发放业绩津贴,博士副高按副高二档发放业绩津贴,标准保留三年(期满后按实聘岗位聘任);国内博士按中级一档发放业绩津贴。
7.应聘方式:
发送邮件主题格式为:姓名+应聘专业+毕业院校+博士/博士后。
应聘人员将本人简历及PPT、获奖证书、论文目录及全文、导师推荐信等材料同时发送至weiguo@just.edu.cn
《位错理论》
《晶体塑性强化机制》
《金属和合金相变理论》
《纳米材料应用》
《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金属材料结构与性能分析研究》
《钛基复合材料多尺度力学》
《原位力学测试技术及其在纳米材料中的应用》
团队招收硕士研究生4名,博士研究生2人。
招生要求:
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化学、物理、机械、高性能材料计算、机器学习、高通量制备等相关背景。学习能力强,善于逻辑思考,团队协作,勤奋,服从安排 。
凡符合条件的同学将个人信息,包括个人简历、科研经历、获奖以附件的形式发送到邮箱:weiguo@just.edu.cn。对于合适的同学,老师会尽快电话或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