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通讯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长晖路666号江苏科技大学
个人邮箱:huqingxian@126.com
邮政编码:212003
办公地点:焊接楼403A
传真:051184407381
胡庆贤,男,1976年11月生,工学博士,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江苏科技大学材料学院焊接与电子封装系主任,焊接专业负责人。现为中国焊接学会计算机辅助焊接工程分委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会员。
主要科研方向:焊接过程数值模拟与仿真、高效化焊接工艺、摩擦焊工艺与仿真、堆焊与熔覆界面科学
主要研究成果介绍
(1)焊接过程机理与仿真基础科学研究
以焊接过程模拟与仿真为手段研究焊接过程基础科学问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系列研究丰富和发展了焊接传热、传质物理机制,提高了其生产可靠性和稳定性。
主持或参与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CMT焊接熔滴过渡动态过程模拟与熔池流体动力学行为”、“热丝填充对穿孔型等离子弧焊电弧形态、小孔形态及熔池流体动力学的影响机理研究”、“缆式焊丝气保焊多弧旋转耦合机理研究”、“辅助电脉冲低温扩散焊连接Ti(C,N)金属陶瓷与40Cr的机理研究”、“窄间隙双缆式十四丝GMAW焊接的电弧物理特性、熔滴过渡与熔池流体行为研究”、“七丝旋转电弧自动气电立焊及接头性能调控机理研究”、“脉冲PAW+缆式七丝焊丝MIG复合焊的电弧耦合行为及熔池振荡行为的研究”。
2)江苏省项目:大型复杂箱型结构件自动化生产装备系统和高效自动焊接工艺研究
以焊接过程模拟仿真为手段,完成了盐城特检院、702所、山东电力研究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庆峰化工等课题,解决了企业生产难题。
(2)高效化焊接工艺研究
江苏省是造船大省,高效化的焊接工艺研究将可大大提升我省的制造能力。在高效化焊接方面,重点开展电弧复合焊、窄间隙焊和缆式焊丝电弧焊系列研究,获得了缆式焊丝电弧焊的电弧传热传质机理,形成了焊接工艺与质量数据库。项目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获得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研究成效
已发表40多篇学术论文,合作专著1部,两门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申报或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开放基金等3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作为主要完成人获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联系电话:15052910621;Email:huqingxian@126.com
1、焊接过程数值模拟与仿真
2、高效焊接技术(窄间隙、缆式焊丝、电弧复合焊、双丝焊等)
3、摩擦焊
4、堆焊、电弧增材、喷涂等界面科学
5、焊接可靠性评价
横向企业项目:粗丝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的熔滴过渡研究,在研。
横向企业项目:惯性摩擦塞焊数值仿真,已结题
横向企业项目:316不锈钢封头与钢管的管板焊接,2018.11-至今。
江苏省博士后基金:双缆式十四焊丝熔化极气保焊电弧物理特性研究,主持人,2015.09-2017.07,已结题。
横向企业项目:SIMP钢插销裂纹敏感性实验,2016.04-2016.05,已结题。
江苏省前瞻性联合项目:大型复杂箱型结构件自动化生产装备系统和高效自动焊接工艺研究,2015.07-2018.12,已结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七丝旋转电弧自动气电立焊及接头性能调控机理研究,第二参与人,2016.01.01-2019.12.31,已结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窄间隙双缆式十四丝GMAW焊接的电弧物理特性、熔滴过渡与熔池流体行为研究,第二参与人,2016.01.01-2018.12.31,已结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辅助电脉冲低温扩散焊连接Ti(C,N)金属陶瓷与40Cr的机理研究,第三参与人,2012.01.01-2015.12.31,已结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缆式焊丝气保焊多弧旋转耦合机理研究,第二参与人,2013.01.01-2016.12.31,已结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热丝填充对穿孔型等离子弧焊电弧形态、小孔形态及熔池流体动力学的影响机理研究,第二参与人,2013.01.01-2015.12.31,已结题。
CMT熔滴过渡动态过程的数值模拟及熔池流体动力学行为,主持人,2011.01.01-2013.12.31,已结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脉冲PAW+缆式七丝焊丝MIG复合焊的电弧耦合行为及熔池振荡行为的研究,主持人,2017.01.01-2020.12.31,已结题。
横向企业项目:水下高压干法GMAW动态过程测试与分析,已完成。
横向企业项目:大型箱体结构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的预测与控制研究,2013-2014,已结题
横向企业项目:冷喷涂层强铝合金FSW接头微观组织测试与分析,2020.05-2021.06,在研。
横向企业项目:三通管及缩径管焊接应力分析研究,2012.12-2013.03,已结题。
横向企业项目:高Cr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插销裂纹敏感性实验,2015.04-2015.05,已结题。
国家博士后基金:脉冲PAW+七丝MIG复合焊的电弧耦合及熔池振荡的研究,主持人,2016.09-2018.06,已结题。
发明专利:一种空心钨极高深熔TIG填丝焊接厚板的焊接方法
一种铜合金激光-冷金属过渡复合热源增材制造的方法,已授权发明专利,授权日期:2017.02.01,授权专利号:ZL201410818119.X。(第二)
一种窄间隙焊枪,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日期:2021.02.05,授权专利号:ZL202022156384.X。
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CMT焊接系统的缆式焊丝及CMT焊接系统,授权日期:2014.08.13,专利号ZL201420140825.9。
一种气-磁联合调控双钨极TOPTIG焊焊接方法,已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811430718.9,授权日期:2021.04.23。
一种空心钨极高深熔TIG焊接厚板焊接方法,已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811430713.6,授权日期:2016.03.02。
2、可调角度的焊丝导向器及其在薄板黄铜焊接工艺上的应用,已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811383539.4,授权日期:2021.02.26。
1、一种水洗锡膏及其制备方法,已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41009217.1,授权日期:2016.01.13。
围绕焊接仿真及焊接高效化方向,重点开展焊接电弧物理仿真、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控制、激光焊、等离子弧焊、激光-电弧复合焊、缆式焊丝电弧焊、窄间隙焊、多能场复合焊、摩擦焊、堆焊等方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
团队现有教师5人,硕士研究生20余人。
团队建设以来,承担国家自然基金、江苏省基金、企业合作等项目三十余项,授权发明专利5件,获得各类奖项5项。
团队建设省优秀研究生课程2门,省在线课程一门。
横向企业项目:粗丝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的熔滴过渡研究,在研。
横向企业项目:惯性摩擦塞焊数值仿真,已结题
横向企业项目:316不锈钢封头与钢管的管板焊接,2018.11-至今。
江苏省博士后基金:双缆式十四焊丝熔化极气保焊电弧物理特性研究,主持人,2015.09-2017.07,已结题。
横向企业项目:SIMP钢插销裂纹敏感性实验,2016.04-2016.05,已结题。
江苏省前瞻性联合项目:大型复杂箱型结构件自动化生产装备系统和高效自动焊接工艺研究,2015.07-2018.12,已结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七丝旋转电弧自动气电立焊及接头性能调控机理研究,第二参与人,2016.01.01-2019.12.31,已结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窄间隙双缆式十四丝GMAW焊接的电弧物理特性、熔滴过渡与熔池流体行为研究,第二参与人,2016.01.01-2018.12.31,已结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辅助电脉冲低温扩散焊连接Ti(C,N)金属陶瓷与40Cr的机理研究,第三参与人,2012.01.01-2015.12.31,已结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缆式焊丝气保焊多弧旋转耦合机理研究,第二参与人,2013.01.01-2016.12.31,已结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热丝填充对穿孔型等离子弧焊电弧形态、小孔形态及熔池流体动力学的影响机理研究,第二参与人,2013.01.01-2015.12.31,已结题。
CMT熔滴过渡动态过程的数值模拟及熔池流体动力学行为,主持人,2011.01.01-2013.12.31,已结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脉冲PAW+缆式七丝焊丝MIG复合焊的电弧耦合行为及熔池振荡行为的研究,主持人,2017.01.01-2020.12.31,已结题。
横向企业项目:水下高压干法GMAW动态过程测试与分析,已完成。
横向企业项目:大型箱体结构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的预测与控制研究,2013-2014,已结题
横向企业项目:冷喷涂层强铝合金FSW接头微观组织测试与分析,2020.05-2021.06,在研。
横向企业项目:三通管及缩径管焊接应力分析研究,2012.12-2013.03,已结题。
横向企业项目:高Cr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插销裂纹敏感性实验,2015.04-2015.05,已结题。
国家博士后基金:脉冲PAW+七丝MIG复合焊的电弧耦合及熔池振荡的研究,主持人,2016.09-2018.06,已结题。
发明专利:一种空心钨极高深熔TIG填丝焊接厚板的焊接方法
一种铜合金激光-冷金属过渡复合热源增材制造的方法,已授权发明专利,授权日期:2017.02.01,授权专利号:ZL201410818119.X。(第二)
一种窄间隙焊枪,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日期:2021.02.05,授权专利号:ZL202022156384.X。
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CMT焊接系统的缆式焊丝及CMT焊接系统,授权日期:2014.08.13,专利号ZL201420140825.9。
一种气-磁联合调控双钨极TOPTIG焊焊接方法,已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811430718.9,授权日期:2021.04.23。
一种空心钨极高深熔TIG焊接厚板焊接方法,已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811430713.6,授权日期:2016.03.02。
2、可调角度的焊丝导向器及其在薄板黄铜焊接工艺上的应用,已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811383539.4,授权日期:2021.02.26。
1、一种水洗锡膏及其制备方法,已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41009217.1,授权日期:2016.01.13。
围绕焊接仿真及焊接高效化方向,重点开展焊接电弧物理仿真、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控制、激光焊、等离子弧焊、激光-电弧复合焊、缆式焊丝电弧焊、窄间隙焊、多能场复合焊、摩擦焊、堆焊等方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
团队现有教师5人,硕士研究生20余人。
团队建设以来,承担国家自然基金、江苏省基金、企业合作等项目三十余项,授权发明专利5件,获得各类奖项5项。
团队建设省优秀研究生课程2门,省在线课程一门。
横向企业项目:粗丝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的熔滴过渡研究,在研。
横向企业项目:惯性摩擦塞焊数值仿真,已结题
横向企业项目:316不锈钢封头与钢管的管板焊接,2018.11-至今。
江苏省博士后基金:双缆式十四焊丝熔化极气保焊电弧物理特性研究,主持人,2015.09-2017.07,已结题。
横向企业项目:SIMP钢插销裂纹敏感性实验,2016.04-2016.05,已结题。
江苏省前瞻性联合项目:大型复杂箱型结构件自动化生产装备系统和高效自动焊接工艺研究,2015.07-2018.12,已结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七丝旋转电弧自动气电立焊及接头性能调控机理研究,第二参与人,2016.01.01-2019.12.31,已结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窄间隙双缆式十四丝GMAW焊接的电弧物理特性、熔滴过渡与熔池流体行为研究,第二参与人,2016.01.01-2018.12.31,已结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辅助电脉冲低温扩散焊连接Ti(C,N)金属陶瓷与40Cr的机理研究,第三参与人,2012.01.01-2015.12.31,已结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缆式焊丝气保焊多弧旋转耦合机理研究,第二参与人,2013.01.01-2016.12.31,已结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热丝填充对穿孔型等离子弧焊电弧形态、小孔形态及熔池流体动力学的影响机理研究,第二参与人,2013.01.01-2015.12.31,已结题。
CMT熔滴过渡动态过程的数值模拟及熔池流体动力学行为,主持人,2011.01.01-2013.12.31,已结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脉冲PAW+缆式七丝焊丝MIG复合焊的电弧耦合行为及熔池振荡行为的研究,主持人,2017.01.01-2020.12.31,已结题。
横向企业项目:水下高压干法GMAW动态过程测试与分析,已完成。
横向企业项目:大型箱体结构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的预测与控制研究,2013-2014,已结题
横向企业项目:冷喷涂层强铝合金FSW接头微观组织测试与分析,2020.05-2021.06,在研。
横向企业项目:三通管及缩径管焊接应力分析研究,2012.12-2013.03,已结题。
横向企业项目:高Cr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插销裂纹敏感性实验,2015.04-2015.05,已结题。
国家博士后基金:脉冲PAW+七丝MIG复合焊的电弧耦合及熔池振荡的研究,主持人,2016.09-2018.06,已结题。
发明专利:一种空心钨极高深熔TIG填丝焊接厚板的焊接方法
一种铜合金激光-冷金属过渡复合热源增材制造的方法,已授权发明专利,授权日期:2017.02.01,授权专利号:ZL201410818119.X。(第二)
一种窄间隙焊枪,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日期:2021.02.05,授权专利号:ZL202022156384.X。
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CMT焊接系统的缆式焊丝及CMT焊接系统,授权日期:2014.08.13,专利号ZL201420140825.9。
一种气-磁联合调控双钨极TOPTIG焊焊接方法,已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811430718.9,授权日期:2021.04.23。
一种空心钨极高深熔TIG焊接厚板焊接方法,已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811430713.6,授权日期:2016.03.02。
2、可调角度的焊丝导向器及其在薄板黄铜焊接工艺上的应用,已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811383539.4,授权日期:2021.02.26。
1、一种水洗锡膏及其制备方法,已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41009217.1,授权日期:2016.01.13。
围绕焊接仿真及焊接高效化方向,重点开展焊接电弧物理仿真、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控制、激光焊、等离子弧焊、激光-电弧复合焊、缆式焊丝电弧焊、窄间隙焊、多能场复合焊、摩擦焊、堆焊等方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
团队现有教师5人,硕士研究生20余人。
团队建设以来,承担国家自然基金、江苏省基金、企业合作等项目三十余项,授权发明专利5件,获得各类奖项5项。
团队建设省优秀研究生课程2门,省在线课程一门。
1、1992/9-1995/7,山东金乡第二中学,高中;
2、1995/9–1999/6, 山东大学, 焊接工艺与设备,学士, 导师:孙俊生教授;
3、1999/9–2001/12, 山东大学, 材料加工工程, 硕士, 导师:孙俊生教授;
4、2002/9–2007/12, 山东大学, 材料加工工程, 博士, 导师:武传松教授;
5、2015/3-2019/7,江苏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导师:吴铭方教授;
6、2019/9-2020/11,美国肯塔基大学,访问学者,导师:张裕明教授。
教学工作情况 | 授课 名称 | 课程 性质 | 授课起 止日期 | 授课 对象 | 授课 班级 | 授课学 生数 | 总学 时数 | 备注 |
弹性力学基础 | 专业选修课 | 2008.8- 2008.12 | 本科生 | 06406011 | 34 | 32 | 多媒体 28 | |
06428151 | 21 | |||||||
计算机实习 | 实践 | 2008.08- 2008.09 | 本科生 | 06406011 | 39 | 3周 | ||
计算机实习 | 实践 | 2008.11- 2008.12 | 本科生 | 07406051/52 | 46 | 3周 | ||
材料连接原理 | 专业选修课 | 2008.8- 2008.12 | 本科生 | 05406011 05406012 | 17 | 32 | 多媒体 32 | |
弹性力学基础 | 专业选修课 | 2009.3- 2008.5 | 本科生 | 06406041/2/3 | 41 | 32 | 双语28 | |
成型过程 数值模拟 | 专业选修课 | 2009.3- 2009.5 | 本科生 | 06406011 | 29 | 32 | 多媒体 22 | |
焊接传热学 | 专业选修课 | 2009.3- 2009.6 | 研究生 | 研08 | 22 | 32 | 多媒体 28 | |
数值分析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 专业选修课 | 2009.3- 2009.6 | 研究生 | 研08 | 51 | 32 | 多媒体 28 | |
材料连接原理 | 专业选修课 | 2009.9- 2009.11 | 本科生 | 06406011 | 22 | 32 | 多媒体 32 | |
弹性力学基础 | 专业选修课 | 2009.9- 2009.11 | 本科生 | 07406011 07406021 07406022 | 51 | 32 | 双语28 | |
弹性力学基础 | 专业选修课 | 2010.03- 2009.04 | 本科生 | 07406041 07406042 07406043 | 78 | 32 | 双语28 | |
焊接传热学 | 专业选修课 | 2010.03- 2009.06 | 研究生 | 研09 | 52 | 32 | 多媒体 28 | |
数值分析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 专业选修课 | 2010.03- 2010.06 | 研究生 | 研09 | 55 | 32 | 多媒体 28 | |
弹塑性力学基础 | 专业基础课 | 2010.11- 2010.12 | 本科生 | 08406011 08406012 | 48 | 32 | 多媒体 32 | |
生产实习 | 2010.09-2010.09 | 本科生 | 07406041 07406042 07406043 | 84 | 2周 | |||
生产实习 | 2011.02-2011.03 | 本科生 | 07428151 07428152 07428153 07428153 | 49 | 2周 | |||
焊接传热学 | 专业选修课 | 2011.04- 2011.06 | 研究生 | 研10 | 26 | 32 | 多媒体 28 | |
数值分析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 专业选修课 | 2011.03- 2011.06 | 研究生 | 研10 | 38 | 32 | 多媒体 28 | |
材料成型测试与控制 | 专业基础课 | 2011.04- 2011.06 | 本科生 | 08406011 08406012 | 24 | 32 | 多媒体 26 | |
材料成型测试与控制 | 专业基础课 | 2011.04- 2011.06 | 本科生 | 08428151 08428152 08428153 08428154 | 117 | 32 | 多媒体 26 |
教学工作情况 | 授课 名称 | 课程 性质 | 授课起 止日期 | 授课 对象 | 授课 班级 | 授课学 生数 | 总学 时数 | 备注 |
焊接传热学 | 专业选修课 | 2012.03- 2012.06 | 硕士生 | 研11 | 22 | 32 | ||
数值分析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 | 专业选修课 | 2012.03- 2012.06 | 硕士生 | 研11 | 51 | 32 | ||
材料焊接性 | 专业选修课 | 2012.04- 2012.04 | 硕士生 | 工研11 | 18 | 32 | ||
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 | 专业课 | 2012.04-2012.05 | 专业证书班 | 86 | 44 | |||
热加工测试与控制 | 专业基础课 | 2012.03- 2012.06 | 本科生 | 10428151 10428152 10428153 10408154 | 104 | 32 | ||
生产实习 | 2012.03- 2012.03 | 本科生 | 08428151 08428152 08428153 08428154 | 73 | 1周 | |||
焊接生产装备 | 专业课 | 2012.10-2012.10 | 焊接专业证书班 | 86 | 28 | |||
弹塑性力学基础 | 专业基础课 | 2012.09-2012.11 | 本科生 | 10406011 | 39 | 32 | 双语28 | |
焊接结构 | 专业课 | 2012.10-2012.10 | 焊接专业证书班 | 86 | 28 | |||
焊接结构 | 专业课 | 2012.09-2012.11 | 本科生 | 09406041 09406042 09406043 | 107 | 32 | ||
弹塑性力学基础 | 专业基础课 | 2013.03- 2013.06 | 本科生 | 11428151 11428152 11428153 | 84 | 32 | 双语28 | |
焊接传热学 | 专业选修课 | 2013.03- 2013.06 | 硕士生 | 研12 | 38 | 32 | ||
数值分析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 | 专业选修课 | 2013.03- 2013.06 | 硕士生 | 研12 | 17 | 32 | ||
弹塑性力学基础 | 专业基础课 | 2013.09- 2013.12 | 本科生 | 11406011 11406012 | 48 | 32 | ||
界面扩散理论 | 专业基础课 | 2013.09-2013.11 | 博士生 | 博13 | 1 | 32 | ||
焊接结构 | 专业课 | 2013.09-2013.11 | 本科生 | 10406041 10406042 10406043 | 120 | 32 | ||
认知实习 | 必修 | 2014.04-2014.04 | 本科生 | 11428151 11428152 11428153 | 44 | 1周 | ||
弹塑性力学基础 | 专业基础课 | 2014.03-2014.06 | 本科生 | 12457091 12457092 | 56 | 32 | 双语28 | |
弹塑性力学基础 | 专业基础课 | 2014.03-2014.06 | 本科生 | 12457081 12457082 | 64 | 32 | 双语28 | |
传热学 | 专业选修课 | 2014.03- 2014.06 | 硕士生 | 研13 | 45 | 32 | 多媒体 28 | |
数值分析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 | 专业选修课 | 2014.03- 2014.06 | 硕士生 | 研13 | 35 | 32 | 多媒体 28 | |
材料成型测试与控制 | 专业基础课 | 2014.09- 2014.09 | 函授 | 23 | 32 | 多媒体 26 | ||
弹塑性力学基础 | 专业基础课 | 2014.09- 2014.11 | 本科生 | 12406011 12406012 | 62 | 32 | 双语28 | |
焊接结构 | 专业课 | 2014.09- 2014.11 | 本科生 | 11406041 11406042 11406043 | 120 | 32 | 多媒体 26 | |
生产实习 | 2014.09- 2014.09 | 本科生 | 11406041 11406042 11406043 | 123 | 一周 | |||
焊接结构 | 专业课 | 2014.09- 2014.09 | 焊接专业证书班 | 52 | 28 | |||
热加工测试与控制 | 专业基础课 | 2014.09-2014.09 | 本科生 | 函授 | 23 | 32 | ||
特种焊接技术 | 专业课 | 2014.11- 2014.11 | 本科生 | 函授 | 23 | 32 | ||
弹塑性力学基础 | 专业基础课 | 2014.11- 2014.11 | 本科生 | 苏理工 重修 | 27 | 32 | 双语28 | |
材料焊接性 | 专业课 | 2014.11 | 硕士生 | 工硕13 | 17 | 32 | ||
电子封装电磁及传热设计 | 专业课 | 2014.09- 2014.12 | 本科生 | 11406071 | 25 | 32 | 多媒体32 | |
弹塑性力学基础 | 专业基础课 | 2015.03-2015.06 | 本科生 | 13457631 13457632 | 67 | 32 | 双语28 | |
传热学 | 专业选修课 | 2015.03- 2015.06 | 硕士生 | 研14 | 43 | 32 | 多媒体 28 | |
数值分析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 | 专业选修课 | 2015.03- 2015.06 | 硕士生 | 研14 | 25 | 32 | 多媒体 28 | |
焊接结构 | 专业课 | 2015.09- 2015.12 | 本科生 | 12406041/2/3/4 | 118 | 32 | 多媒体26 | |
焊接结构 | 专业课 | 2015.09- 2015.11 | 本科生 | 12457091/92 | 67 | 40 | ||
焊接过程测量与数值模拟技术 | 专业课 | 2015.09-2015.11 | 本科生 | 12457091/92 | 67 | 32 | ||
界面扩散理论 | 专业基础课 | 2015.09-2015.11 | 博士生 | 博2015 | 3 | 32 | ||
生产实习 | 2015.09 | 本科生 | 12406071 | 35 | 2周 | |||
弹塑性力学基础 | 专业基础课 | 2016.03-2016.06 | 本科生 | 16457631 16457632 | 68 | 32 | ||
生产实习 | 2016.04 | 本科生 | 13406041 13406042 13406043 13496944 | 114 | 2周 | |||
传热学 | 专业选修课 | 2016.03- 2016.06 | 硕士生 | 研15 | 45 | 32 | ||
数值分析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 | 专业选修课 | 2016.03- 2016.06 | 硕士生 | 研15 | 23 | 32 | ||
焊接结构 | 专业课 | 2016.09-2016.12 | 本科生 | 13406041 13406042 13406043 13406044 | 120 | 40 | ||
界面扩散理论 | 专业基础课 | 2016.09-2016.11 | 博士生 | 博2016 | 3 | 32 | ||
传热学 | 专业基础课 | 2016.09-2016.11 | 硕士生 | 硕2016 | 45 | 32 | ||
传热与传质基本原理 | 专业基础选修课 | 2016.09-2016.11 | 本科生 | 14406071 | 46 | 32 | ||
特种焊接技术 | 专业课 | 2016.11 | 函授专升本 | 2015级 2016级 | 25 | 32 | ||
热加工测试 | 专业基础课 | 2016.10 | 函授专升本 | 2015级 2016级 | 25 | 32 | ||
传热学(全英文) | 专业学位课 | 2016.10-2017.01 | 留学生硕士 | 2016级 | 1 | 48 | ||
焊接传热学 | 专业选修课 | 2017.02- 2017.04 | 硕士生 | 研16 | 5 | 32 | ||
数值分析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 | 专业选修课 | 2017.02- 2017.06 | 硕士生 | 研16 | 25 | 32 | ||
学术与职业素养 | 专业必修课 | 2017.02- 2017.03 | 硕士生 | 研16 | 107 | 18 | ||
焊接结构 | 专业核心课 | 2017.10- 2017.12 | 本科生 | 14406041-44 | 114 | 40 | ||
传热学 | 专业学位课 | 2017.09- 2017.12 | 硕士生 | 研17 | 50 | 32 | ||
传热与传质基本原理 | 学位基础选修课 | 2017.09- 2017.12 | 本科生 | 1522106051 | 43 | 32 | ||
电子封装电磁及传热设计 | 专业必修课 | 2017.09- 2017.12 | 本科生 | 14406071 | 46 | 32 | ||
界面扩散理论 | 专业学位课 | 2017.09- 2017.12 | 博士生 | 博17 | 1 | 32 | ||
Heat Transfer Theory | 专业学位课 | 2017.10- 2017.12 | 硕士生 | 留学生研17 | 7 | 48 | ||
焊接传热学 | 专业选修课 | 2018.02- 2018.06 | 硕士生 | 研17 | 6 | 32 | ||
数值分析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 | 专业选修课 | 2018.03- 2018.06 | 硕士生 | 研17 | 33 | 32 | ||
学术与职业素养 | 专业必修课 | 2018.03- 2018.06 | 硕士生 | 研17 | 116 | 18 | ||
焊接结构 | 专业核心课 | 2018.09- 2018.12 | 本科生 | 1522106061-64 | 124 | 40 | ||
学术与职业素养 | 专业必修课 | 2018.09- 2018.12 | 硕士生 | 研18 | 121 | 18 | ||
界面扩散理论 | 专业学位课 | 2018.09- 2018.12 | 博士生 | 博18 | 3 | 32 | ||
焊接传热学 | 专业选修课 | 2019.02- 2019.06 | 硕士生 | 研18 | 5 | 32 | ||
数值分析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 | 专业选修课 | 2019.03- 2019.06 | 硕士生 | 研18 | 22 | 32 | ||
学术与职业素养 | 专业必修课 | 2021.03- 2021.06 | 硕士生 | 研20 | 64 | 18 | ||
焊接传热学 | 专业选修课 | 2021.03- 2021.06 | 硕士生 | 研20 | 5 | 32 | ||
数值分析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 | 专业选修课 | 2021.03- 2021.06 | 硕士生 | 研20 | 32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