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一辈子都没有做出突破性贡献的科研工作者对这个社会有什么贡献?

发布者:张俊豪发布时间:2017-08-30浏览次数:638

来源:知乎

所属专栏:研之成理新闻部

  

问题:  

近日在知乎上,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做科学的科研工作者,除了发文章之外,似乎没有其他的产出,假如,一辈子都是在灌水,那么这些科研工作者对社会有什么贡献?

     我本人也是一名在读博士生。现在有些迷茫,我本身是做理论工作的。这个困惑来源于一个老师,那位老师说,假如现在把我所有的文章都烧掉,对科学也没有任何影响。这句话对我和我的同学都带来很大的困惑,甚至想转行。我们讨论了很久,发现除了教书育人,传承知识之外,可能我们对这个社会的并没有直接贡献。而科研工作,假如你劳碌一生,并没有做出什么突破性的工作,在教科书上,连一个注脚的位置都没有,你所写的文章,除了让你毕业,评职称之外,似乎并没有推动科学的发展,甚至可有可无,对于做理论的科研工作者,极有可能面对这样的问题,正确的理论只有一个,绝大多数的理论文章可能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奋斗一生,我们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体现在哪里?

回答:

很快,此贴得到了几百条回复。


狐狸先生:

    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蛮好的,很多人可能都在科研路上想过。

    我的文章如果都烧了,确实对世界没有什么大影响。但我不知道我未来的文章是否烧了也没关系。自由探索路上充满了偶然性。当年加州理工聘请费曼做教授的时候,费曼有点担心自己不能对的起这个位置。但是雇他的人告诉他:我们招教授其实就好像投资,招一个不行大不了砸手里,多招几个总有一个能成事的。研究者学好了技艺,整装出发在科学世界探险。可能永远在迷宫里绕不出来,也可能发现了大宝藏。这些事情都无法逆料。有的人觉得获得大宝藏的机会太低,于是就退出了。而我看重探索宝藏的刺激性,所以留在这个游戏里。这些选择无所谓对错,只关乎人价值观。

    我的文章如果都烧掉了,确实对世界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但大多数的人文章烧掉了都没有什么影响。甚至那些最聪明的大脑,他们的工作也不是非其不可。换一个差不多聪明的人,或者几个稍微笨点的人就可以了。如果没有了哈勃,沙普利迟早也会发现河外星系的存在。如果没有了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微波背景辐射,也许迪克和皮布斯就获得诺贝尔奖了。如果没有费曼,量子电动力学还有施温格,没了施温格,还有朝永振一郎,如果这三个都没了,戴森说不定也能行。抹掉爱因斯坦这样的人可能有点问题,但狭义相对论郎之万也能搞出来,广义相对论嘛,可能麻烦一点,地球人只好预备着晚用GPS 20年吧。

  

    我的文章如果都烧掉了,虽然对世界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但至少我通过我的研究活动,保存了我所学到的科研技巧和知识,并主动或被动的传给他人。想当年丐帮帮主汪剑通一生武艺平平,但要是没有他,萧峰如何能学会降龙十八掌呢?路易斯·威滕一生研究理论物理没有什么建树,但如果没有他又如何有他那个推动了弦论发展的儿子爱德华.威腾?

  

世界缺了谁都不会停止转动。我们并不是因为要寻求一个不可替代性的地位才来研究科研的。科研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追求英雄史的道路。科学史和科学传播为了自身的故事性,往往过分夸大了科学家的英雄形象,而忽略了科学发展多人协作的本质,夸大了科学理论发展的逻辑关系,而忽略了科学发现的偶然性。但在现在科学研究高度分工的情形下,大多数人毕生的能力不过是只能推开科学大厦的一扇窗子。这一点和其他行业的情形并无不同。

  

    最后,我的建议是把科学研究当做一份正经职业去考虑它,如果有兴趣,有能力,觉得工资还可以,就研究,如果觉得没有了乐趣,待遇太低,就想办法离开。我们都已经过了中二病的年龄了。

  

少正卯:

    量变引发质变,没有突破是常态,正因为有那么多没有突破的人,才会堆积起一些有突破的。

     比如湖水表面的波纹,有波谷才有波峰,还有生物进化,那么巨大的基因海,才能产出足够多的变异,没有变异的是为了变异必须具备的基数,还有原子衰变,虽然单拎出来没有规律,但是有了大量统计之后就不一样了。尽自己的努力做好就可以了吧,科研也好,生活各方面也好。


宝来王:

    有次跟同事听完一个诺奖得主的报告,出来时问他,打算啥时候拿诺奖?

    他一脸惶恐的说,真的没想过。

    事实就是这样,那些有突出成就的就像发现第一个发现北美新大陆的人一样,但发现并不是所有,必须有后续大量的人来做很多枯燥繁琐的工作。

    当你看到元素周期表是这样的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