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金辉 教授

经济管理学院

通讯地址: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个人邮箱:hui0409236@126.com

邮政编码:212003

办公地点: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01

传真:

  • 个人简介

  • 研究方向

  • 科研团队

  • 科研项目

  • 获奖动态

  • 教学随笔

  • 教育经历

  • 课程教学

  • 论文著作

  • 科研论文

  • 科研横向项目

  • 科研纵向项目

  • 科研专利

  • 科研动物专利

  • 金辉,管理学博士,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学术桥评审专家库成员,江苏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研究兴趣领域包括:知识与创新管理,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等。在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科研管理、管理评论、管理科学、科学学研究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或者被录用论文5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基金一般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30余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线下课程)《管理沟通》课程负责人,先后荣获江苏省社科优青(“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镇江市“十佳教师”,镇江市“师德标兵,镇江市市属国有企业“百名红领”导师、江苏科技大学“教学名师提名奖”、江苏科技大学深蓝人才青年学者二层次培养对象等荣誉

  •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技术与创新管理(Technology & Innovation Management)

    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 论文著作

      学术论文:

      金辉,许虎. 领导长期导向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双刃效应——一个被调节的双中介模型. 管理学刊, 2023, 36(2):99-113.

      金辉. 基于教情视角的大学生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研究. 教育评论,2023, 284(2):104-113.

      许虎,金辉*. 数字化转型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员工顾客双主体参与的中介和企业声誉的调节.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23, 35(2):111-128. 

      谢莉, 金辉, 王志英等.导师排斥感知对研究生科研创造力的影响:科研自我效能感和科研焦虑的双向链式中介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6): 833-841.

      Hu Xu, Hui Jin* and Hui Li.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ders’ long-term orientation and employees’ innovative behaviors.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2022(在线发表)

      金辉,许虎. 双元领导负面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路径与边界:一个被双调节的中介模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网络首发). 

      金辉, 刁品昊,杨川. “双主体”面子取向驱动下知识共享意愿生成机理:兼论团队成员交换的调节作用.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4(3): 103-113.

      金辉, 董春燕, 刘晓彦. 领导集体主义取向对员工创新行为的跨层影响机理——基于两类知识共享的中介效应.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21, 33(3):58-72. 

      金辉. 文化取向、共享动机与圈内-圈外知识共享意愿. 管理科学, 2020, 33(4):119-136.

      金辉,孙晨银,罗小芳,王建刚. 权力分配差异视角下的领导对下知识共享意愿研究.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0, 41(9):136-153. 

      Li, H., Jin, H*., & Chen, T. (in press). Linking Proactive Personality to Creative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Job Crafting and High-involvement Work Systems [J].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2020, 54(1):196-210. WOS:000523948000015

      金辉,盛永祥,罗小芳. 从知识共享与创新行为的跃迁: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软科学, 2020, 34(2):92-97. 

      金辉, 徐云. 雇员何以为企业“在线发声”?——个体动机视角下雇员在线口碑推荐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0(5):131-144.

      李辉, 金辉. 工作重塑能提高员工创造力吗?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 预测, 2020, 39(1):9-16

      姚慧丽, 毛翔宇, 金辉. 考虑平台影响因素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演化博弈研究. 运筹与管理, 2020, 29(12):82-88.

      李支东, 金辉, 罗小芳. 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二元关系——一个面向工业企业的多案例研究.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0, (12):3-9.

      Qianya Pian, Hui Jin*, Hui Li.. Linking Knowledge Sharing to Innovative Behavior: The Moderating Role of Collectivism.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019, 23(8): 1652-1672. WOS:000497220900009

      金辉,段光,李辉. 面子、人情与知识共享意愿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知识隐性程度的调解效应. 管理评论, 2019, 31(5):147-162.

      金辉,李辉,段光.知识共享是“圈子游戏”吗?——文化价值观与圈内/圈外知识共享实证研究.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9, 31(3):84-98.

      金辉,李支东,段光. 集体主义导向、知识属性与知识共享行为研究. 科研管理, 2019, 40(11): 236-246.

      段光, 庞长伟, 金辉. 面子、奖罚与知识共享的跨层次研究. 科研管理, 2018, 39(8):161-168.

      金辉,贾昱,钱志发.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J]. 运筹与管理, 2017, 26(4):149-158.

      李支东, 金辉. 企业产品创新与网络嵌入——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J]. 管理评论, 2016, 28(1):62-72.

      金辉. 基于DTPB的高校教师教育博客知识共享影响机理研究——来自现实用户和潜在用户的实证调研[J]. 情报杂志, 2015, 34(10):175-182.

      金辉.个体认知、社会影响与教育博客知识共享——基于社会认知理论[J]. 远程教育杂志, 2015, 33(5):80-87.

      钟山, 金辉*, 赵曙明. 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高校教师教育博客知识共享意愿研究[J]. 管理学报, 2015, 12(11): 1607-1613.

      段光, 庞长伟, 金辉. 多团队成员身份研究述评[J]. 管理学报, 2015, 12(12):1872-1881.

      金辉. 基于匹配视角的内外生激励、知识属性与知识共享意愿的关系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4, 26(3): 74-85.

      黄彦婷, 段光, 杨忠,金辉. 物质奖励、集体主义文化对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研究. 软科学, 2014, 28(3): 78-81,105. 

      金辉, 杨忠, 黄彦婷, 吴洁. 组织激励、组织文化对知识共享的作用机理——基于修订的社会影响理论[J]. 科学学研究,2013,31(11): 1697-1707.

      金辉. 内、外生激励因素与员工知识共享:挤出与挤入效应,管理科学[J]. 2013, 26(3): 31-44.

      金辉, 杨忠. 从“心动”到“行动”:基于TRA/TPB/RTPB多模型对比的知识共享行为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3, 34(7):63-73.

      黄彦婷, 杨忠, 金辉, 段光. 基于社会影响理论的知识共享意愿产生模型. 情报杂志, 2013, 32(6):141-146.

      贾夕, 金辉, 吴定龙. 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组织人才吸纳研究.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3, (5):44-48.

      金辉. 基于修正TPB的知识共享行为实证研究——以江苏省通讯业为例[J]. 图书与情报, 2012,(05):58-64.

      金辉, 杨忠, 冯帆. 物质激励、知识所有权与组织知识共享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1, 29(7): 1036-1045,1055.

      金辉, 杨忠, 冯帆. 社会资本促进个体间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 2010, 28(5): 51-55.

      金辉. 高校科研团队信任特征、功能及演进过程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09, 29(8):245-246, 233.

      金辉, 钱焱, 苗壮. 多功能型团队的特质及其运行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 24(6):174-176.

      金辉, 钱焱, 苗壮. 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J]. 统计与决策, 2006, (20):57-59.

      金辉, 钱焱, 邵俊. 团队生命周期理论及其研究进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7): 194-196.

      金辉, 钱焱. 团队生命周期的模型修正[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6, 27(3): 119-122.

      金辉, 钱焱. 团队的脆弱性及其防范对策[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5, (10): 58-60.

      Diao Pinhao, Jin Hui, Wang Bei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Zhong Yong (Doctrine of the Mean) Orientation on Employees’ Innovation Behavior: Based on the Mutual Inverse Mediating Effects of Intrinsic Innovation Motivation and Innovation Subjective Norms. 2020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s, Humanity and Economics, Management. December 19-20, 2020 in Shanghai, China. CPCI检索.

      Chun-Yan DONG, Hui JIN, Chao-Wei WANG. A Cross-level Influencing Mechanism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der’s Noninterference Orientation and Employees’ Innovation Behavior. 2020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s, Humanity and Economics, Management. December 19-20, 2020 in Shanghai, China. CPCI检索.

      Chenyin Sun, Hui Jin, Hu Xu. “Leader-Employee” Power Distance Orientation and Employee’s Voice: Based on the Mediating Effect Employee’s Psychological Security. 202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rn Management based on Big Data (MMBD2020). October 18th-21st, 2020 at Beijing. Ebook: Modern Management based on Big Data I, DOI10.3233/FAIA200636, Pages12–21.EI Accession number: 20204709521736.

      Jin Hui, Chen Yijia. The Research on How Social Capital Facilitates Knowledge Sharing between Individuals[C]. 2010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Computing, Communica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Yangzhou, 2010.08. (EI、ISTP检索,WOS:000301960900035)  

      专著:

      [1] 金辉. 教育博客知识共享研究:主体认知、社会影响与行为保障[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6


    • 获奖动态

      2023年 江苏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江苏省人民政府。

      2023年  镇江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镇江市人民政府。

      2022年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苏省教育厅。

      2021年  镇江市优秀科技论文奖,镇江市人民政府。

      2020年   江苏省社科优青(“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中共建设省委宣传部。

      2020年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江苏省教育厅。

      2020年    第五届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    镇江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镇江市人民政府。

      2020年    江苏科技大学2019-2020学年“教学优秀奖”,江苏科技大学。

      2019年    江苏科技大学2018-2019学年“教学优秀奖”,江苏科技大学。

      2018年     2018年度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研究类)三等奖,江苏省教育厅.

      2018年     镇江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镇江市人民政府。

      2018年     镇江市“十佳教师”,镇江市人民政府。

      2018年     江苏科技大学“教学名师提名奖”,江苏科技大学。

      2018年     江苏科技大学2017-2018学年“教学优秀奖”,江苏科技大学。

      2017年     江苏省2016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2017年     江苏科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科技大学,排名1/5

      2016年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6年度课题研究“先进个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2016年     镇江市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镇江市市政府。

      2016年    镇江市市属国有企业“百名红领”导师,镇江市委组织部/镇江市国资委。

      2016年    江苏省2015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2016年    江苏省教育厅2016年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计划,江苏省教育厅。

      2016    江苏科技大学2015-2016学年“教学优秀奖”,江苏科技大学。

      2015年    镇江市师德标兵,中共镇江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镇江市教育局/镇江市教育工会。

      2015年    江苏科技大学优秀教师,江苏科技大学。

      2015年   江苏科技大学深蓝人才青年学者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科技大学。

      2013年    镇江市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镇江市市政府。

      2012年    江苏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科技大学。

      2012年    江苏科技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江苏科技大学。

      2012年    江苏科技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江科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11年    江苏科技大学教学名师之教学新秀,江苏科技大学。

      2011年    中国物流学会课题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排名4/5


    • 科研项目

      主持科研项目:


      国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传统文化嵌入数字化转型对员工创新的“双刃剑”影响研究(23AGL024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二元主体互动与创新情境调节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员工创新行为研究(18BGL135)。

      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本土文化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变量、路径与效用(71402065),结题后评估鉴定为“优”。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2批面上项目:领导-员工文化取向对员工创新行为的跨层影响机理(2017M62166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组织激励、知识特性与知识共享治理研究(11YJC630083)。

       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本土文化对我国雇员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14GLC006)。

       江苏省文化厅2018年度文化科研课题:“多元融合”视角下文化创意产品发展模式研究——以镇江市为例(18YB05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资助项目:传统文化价值观对我国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本土文化情境下的实证探索,(1701069C)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大项目:双刃剑视阈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员工创新行为的效应、机理与对策研究(2023SJZD022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RA视角下的组织知识共享激励研究——基于江苏省企业知识共享实践的实证分析(2011SJB630019)。

      镇江市科技局软科学项目:基于协同创新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及政策研究——以镇江市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为例(2013JG117J)。

      镇江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研究(YJ2012016)。

      镇江市社科应用研究课题“知识流动视角下设计驱动型创新的实践路径与策略研究:以镇江市为例”(2021YBL041)

      镇江市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创客精神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基于镇江创客全体的实证调研”(2019JX057)。

      镇江市社科联研究课题:知识网络、知识治理与自主创新:基于镇江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YB2016069)。

       镇江市社科联研究课题:镇江本土企业知识型员工知识共享实践的文化根源、机理与治理对策研究(YB2014048)。

      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基于知识属性的团队知识转移激励机制研究(2009JG112J)。

      江苏科技大学博士人才引进科研启动项目:组织激励与知识属性匹配视角下的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研究(1042921309)。

        

      参与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驱动传统产业创新发展路径及模式研究(16ZDA015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企业动态能力提升的创新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14AGL001)。

      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跨界隐性知识的协同效应对颠覆式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7147109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政产学研金”协调创新下知识流动力学模型及制度设计(712711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团队知识共享跨层次研究:前因、结构与有效性——中国情境文化特征的调节作用(712721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知识转移的困境:知识特性、知识所有权与组织激励(70872044)。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知识转移的创新机制与价值增值实现研究(11BGL039)。

      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多团队成员身份的有效性:基于二元性视角的多层次实证研究(71502082)。

      江苏省社科联重大应用研究课题、江苏省社科基金双立项课题:江苏鼓励激励机制的案例研究(18WTA013)。

        

        

        


      主持教研项目:

      [1]202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一般项目:新时代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21JSJG333)。

      [2]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立德树人”视阈下经管类专业学生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的提升路径与对策:基于“教情+学情”调研(C-c/2021/01/08)。

      [3]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高校教师博客知识共享行为的内在机理与治理对策研究(D/2015/01/79)。

      [4]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基于知识共享的多学科专业研究生协同创新机制与治理对策(JGZZ15_026)。

      [5]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资助课题:网络环境下基于教育博客的教师知识共享行为研究(2012-R-21880)。

      [6]2022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江苏高教》专项课题:基于江苏数字人才培养的高校教育改革与实践。

      [7]江苏科技大学2021年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XJG2021003)。

      [8]2014年江科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重点项目:基于知识共享的多学科专业研究生协同创新机制与治理对策。

      [9]江苏科技大学2022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数字化背景下江苏高校数字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0]江苏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特质、生命周期及管理策略研究(2GJKTY2009098)。

      [11]江科大高等教育国际化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外合作办学国际教育资源的引进、监管与保障体系——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


      参与教研项目:

      [1]2021年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船海类高校“思政引领、技管融通、资源保障”的管理学新文科协同育人创新与实践(2021090042)。

      [2]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课题:制造模式下基于“双实”的工管结合类人才“双创”能力培养机制(2017JSJG119)。 

      [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研究(06AIP0090061)。

      [4]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高校创新性科研团队知识转移的行为特征与模式研究(EFA070236)。

      [5]江苏省教育教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基于产学研合作的高校知识转移创新机制研究(D/2008/59)。

      [6]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定位与建设研究(D/2006/01/131)。




    • 论文著作

      学术论文:

      金辉,许虎. 领导长期导向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双刃效应——一个被调节的双中介模型. 管理学刊, 2023, 36(2):99-113.

      金辉. 基于教情视角的大学生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研究. 教育评论,2023, 284(2):104-113.

      许虎,金辉*. 数字化转型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员工顾客双主体参与的中介和企业声誉的调节.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23, 35(2):111-128. 

      谢莉, 金辉, 王志英等.导师排斥感知对研究生科研创造力的影响:科研自我效能感和科研焦虑的双向链式中介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6): 833-841.

      Hu Xu, Hui Jin* and Hui Li.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ders’ long-term orientation and employees’ innovative behaviors.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2022(在线发表)

      金辉,许虎. 双元领导负面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路径与边界:一个被双调节的中介模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网络首发). 

      金辉, 刁品昊,杨川. “双主体”面子取向驱动下知识共享意愿生成机理:兼论团队成员交换的调节作用.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4(3): 103-113.

      金辉, 董春燕, 刘晓彦. 领导集体主义取向对员工创新行为的跨层影响机理——基于两类知识共享的中介效应.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21, 33(3):58-72. 

      金辉. 文化取向、共享动机与圈内-圈外知识共享意愿. 管理科学, 2020, 33(4):119-136.

      金辉,孙晨银,罗小芳,王建刚. 权力分配差异视角下的领导对下知识共享意愿研究.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0, 41(9):136-153. 

      Li, H., Jin, H*., & Chen, T. (in press). Linking Proactive Personality to Creative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Job Crafting and High-involvement Work Systems [J].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2020, 54(1):196-210. WOS:000523948000015

      金辉,盛永祥,罗小芳. 从知识共享与创新行为的跃迁: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软科学, 2020, 34(2):92-97. 

      金辉, 徐云. 雇员何以为企业“在线发声”?——个体动机视角下雇员在线口碑推荐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0(5):131-144.

      李辉, 金辉. 工作重塑能提高员工创造力吗?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 预测, 2020, 39(1):9-16

      姚慧丽, 毛翔宇, 金辉. 考虑平台影响因素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演化博弈研究. 运筹与管理, 2020, 29(12):82-88.

      李支东, 金辉, 罗小芳. 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二元关系——一个面向工业企业的多案例研究.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0, (12):3-9.

      Qianya Pian, Hui Jin*, Hui Li.. Linking Knowledge Sharing to Innovative Behavior: The Moderating Role of Collectivism.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019, 23(8): 1652-1672. WOS:000497220900009

      金辉,段光,李辉. 面子、人情与知识共享意愿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知识隐性程度的调解效应. 管理评论, 2019, 31(5):147-162.

      金辉,李辉,段光.知识共享是“圈子游戏”吗?——文化价值观与圈内/圈外知识共享实证研究.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9, 31(3):84-98.

      金辉,李支东,段光. 集体主义导向、知识属性与知识共享行为研究. 科研管理, 2019, 40(11): 236-246.

      段光, 庞长伟, 金辉. 面子、奖罚与知识共享的跨层次研究. 科研管理, 2018, 39(8):161-168.

      金辉,贾昱,钱志发.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J]. 运筹与管理, 2017, 26(4):149-158.

      李支东, 金辉. 企业产品创新与网络嵌入——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J]. 管理评论, 2016, 28(1):62-72.

      金辉. 基于DTPB的高校教师教育博客知识共享影响机理研究——来自现实用户和潜在用户的实证调研[J]. 情报杂志, 2015, 34(10):175-182.

      金辉.个体认知、社会影响与教育博客知识共享——基于社会认知理论[J]. 远程教育杂志, 2015, 33(5):80-87.

      钟山, 金辉*, 赵曙明. 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高校教师教育博客知识共享意愿研究[J]. 管理学报, 2015, 12(11): 1607-1613.

      段光, 庞长伟, 金辉. 多团队成员身份研究述评[J]. 管理学报, 2015, 12(12):1872-1881.

      金辉. 基于匹配视角的内外生激励、知识属性与知识共享意愿的关系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4, 26(3): 74-85.

      黄彦婷, 段光, 杨忠,金辉. 物质奖励、集体主义文化对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研究. 软科学, 2014, 28(3): 78-81,105. 

      金辉, 杨忠, 黄彦婷, 吴洁. 组织激励、组织文化对知识共享的作用机理——基于修订的社会影响理论[J]. 科学学研究,2013,31(11): 1697-1707.

      金辉. 内、外生激励因素与员工知识共享:挤出与挤入效应,管理科学[J]. 2013, 26(3): 31-44.

      金辉, 杨忠. 从“心动”到“行动”:基于TRA/TPB/RTPB多模型对比的知识共享行为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3, 34(7):63-73.

      黄彦婷, 杨忠, 金辉, 段光. 基于社会影响理论的知识共享意愿产生模型. 情报杂志, 2013, 32(6):141-146.

      贾夕, 金辉, 吴定龙. 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组织人才吸纳研究.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3, (5):44-48.

      金辉. 基于修正TPB的知识共享行为实证研究——以江苏省通讯业为例[J]. 图书与情报, 2012,(05):58-64.

      金辉, 杨忠, 冯帆. 物质激励、知识所有权与组织知识共享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1, 29(7): 1036-1045,1055.

      金辉, 杨忠, 冯帆. 社会资本促进个体间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 2010, 28(5): 51-55.

      金辉. 高校科研团队信任特征、功能及演进过程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09, 29(8):245-246, 233.

      金辉, 钱焱, 苗壮. 多功能型团队的特质及其运行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 24(6):174-176.

      金辉, 钱焱, 苗壮. 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J]. 统计与决策, 2006, (20):57-59.

      金辉, 钱焱, 邵俊. 团队生命周期理论及其研究进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7): 194-196.

      金辉, 钱焱. 团队生命周期的模型修正[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6, 27(3): 119-122.

      金辉, 钱焱. 团队的脆弱性及其防范对策[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5, (10): 58-60.

      Diao Pinhao, Jin Hui, Wang Bei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Zhong Yong (Doctrine of the Mean) Orientation on Employees’ Innovation Behavior: Based on the Mutual Inverse Mediating Effects of Intrinsic Innovation Motivation and Innovation Subjective Norms. 2020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s, Humanity and Economics, Management. December 19-20, 2020 in Shanghai, China. CPCI检索.

      Chun-Yan DONG, Hui JIN, Chao-Wei WANG. A Cross-level Influencing Mechanism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der’s Noninterference Orientation and Employees’ Innovation Behavior. 2020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s, Humanity and Economics, Management. December 19-20, 2020 in Shanghai, China. CPCI检索.

      Chenyin Sun, Hui Jin, Hu Xu. “Leader-Employee” Power Distance Orientation and Employee’s Voice: Based on the Mediating Effect Employee’s Psychological Security. 202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rn Management based on Big Data (MMBD2020). October 18th-21st, 2020 at Beijing. Ebook: Modern Management based on Big Data I, DOI10.3233/FAIA200636, Pages12–21.EI Accession number: 20204709521736.

      Jin Hui, Chen Yijia. The Research on How Social Capital Facilitates Knowledge Sharing between Individuals[C]. 2010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Computing, Communica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Yangzhou, 2010.08. (EI、ISTP检索,WOS:000301960900035)  

      专著:

      [1] 金辉. 教育博客知识共享研究:主体认知、社会影响与行为保障[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6


    • 获奖动态

      2023年 江苏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江苏省人民政府。

      2023年  镇江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镇江市人民政府。

      2022年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苏省教育厅。

      2021年  镇江市优秀科技论文奖,镇江市人民政府。

      2020年   江苏省社科优青(“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中共建设省委宣传部。

      2020年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江苏省教育厅。

      2020年    第五届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    镇江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镇江市人民政府。

      2020年    江苏科技大学2019-2020学年“教学优秀奖”,江苏科技大学。

      2019年    江苏科技大学2018-2019学年“教学优秀奖”,江苏科技大学。

      2018年     2018年度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研究类)三等奖,江苏省教育厅.

      2018年     镇江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镇江市人民政府。

      2018年     镇江市“十佳教师”,镇江市人民政府。

      2018年     江苏科技大学“教学名师提名奖”,江苏科技大学。

      2018年     江苏科技大学2017-2018学年“教学优秀奖”,江苏科技大学。

      2017年     江苏省2016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2017年     江苏科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科技大学,排名1/5

      2016年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6年度课题研究“先进个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2016年     镇江市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镇江市市政府。

      2016年    镇江市市属国有企业“百名红领”导师,镇江市委组织部/镇江市国资委。

      2016年    江苏省2015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2016年    江苏省教育厅2016年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计划,江苏省教育厅。

      2016    江苏科技大学2015-2016学年“教学优秀奖”,江苏科技大学。

      2015年    镇江市师德标兵,中共镇江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镇江市教育局/镇江市教育工会。

      2015年    江苏科技大学优秀教师,江苏科技大学。

      2015年   江苏科技大学深蓝人才青年学者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科技大学。

      2013年    镇江市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镇江市市政府。

      2012年    江苏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科技大学。

      2012年    江苏科技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江苏科技大学。

      2012年    江苏科技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江科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11年    江苏科技大学教学名师之教学新秀,江苏科技大学。

      2011年    中国物流学会课题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排名4/5


    • 科研项目

      主持科研项目:


      国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传统文化嵌入数字化转型对员工创新的“双刃剑”影响研究(23AGL024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二元主体互动与创新情境调节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员工创新行为研究(18BGL135)。

      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本土文化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变量、路径与效用(71402065),结题后评估鉴定为“优”。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2批面上项目:领导-员工文化取向对员工创新行为的跨层影响机理(2017M62166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组织激励、知识特性与知识共享治理研究(11YJC630083)。

       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本土文化对我国雇员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14GLC006)。

       江苏省文化厅2018年度文化科研课题:“多元融合”视角下文化创意产品发展模式研究——以镇江市为例(18YB05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资助项目:传统文化价值观对我国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本土文化情境下的实证探索,(1701069C)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大项目:双刃剑视阈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员工创新行为的效应、机理与对策研究(2023SJZD022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RA视角下的组织知识共享激励研究——基于江苏省企业知识共享实践的实证分析(2011SJB630019)。

      镇江市科技局软科学项目:基于协同创新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及政策研究——以镇江市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为例(2013JG117J)。

      镇江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研究(YJ2012016)。

      镇江市社科应用研究课题“知识流动视角下设计驱动型创新的实践路径与策略研究:以镇江市为例”(2021YBL041)

      镇江市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创客精神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基于镇江创客全体的实证调研”(2019JX057)。

      镇江市社科联研究课题:知识网络、知识治理与自主创新:基于镇江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YB2016069)。

       镇江市社科联研究课题:镇江本土企业知识型员工知识共享实践的文化根源、机理与治理对策研究(YB2014048)。

      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基于知识属性的团队知识转移激励机制研究(2009JG112J)。

      江苏科技大学博士人才引进科研启动项目:组织激励与知识属性匹配视角下的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研究(1042921309)。

        

      参与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驱动传统产业创新发展路径及模式研究(16ZDA015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企业动态能力提升的创新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14AGL001)。

      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跨界隐性知识的协同效应对颠覆式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7147109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政产学研金”协调创新下知识流动力学模型及制度设计(712711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团队知识共享跨层次研究:前因、结构与有效性——中国情境文化特征的调节作用(712721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知识转移的困境:知识特性、知识所有权与组织激励(70872044)。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知识转移的创新机制与价值增值实现研究(11BGL039)。

      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多团队成员身份的有效性:基于二元性视角的多层次实证研究(71502082)。

      江苏省社科联重大应用研究课题、江苏省社科基金双立项课题:江苏鼓励激励机制的案例研究(18WTA013)。

        

        

        


      主持教研项目:

      [1]202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一般项目:新时代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21JSJG333)。

      [2]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立德树人”视阈下经管类专业学生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的提升路径与对策:基于“教情+学情”调研(C-c/2021/01/08)。

      [3]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高校教师博客知识共享行为的内在机理与治理对策研究(D/2015/01/79)。

      [4]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基于知识共享的多学科专业研究生协同创新机制与治理对策(JGZZ15_026)。

      [5]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资助课题:网络环境下基于教育博客的教师知识共享行为研究(2012-R-21880)。

      [6]2022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江苏高教》专项课题:基于江苏数字人才培养的高校教育改革与实践。

      [7]江苏科技大学2021年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XJG2021003)。

      [8]2014年江科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重点项目:基于知识共享的多学科专业研究生协同创新机制与治理对策。

      [9]江苏科技大学2022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数字化背景下江苏高校数字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0]江苏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特质、生命周期及管理策略研究(2GJKTY2009098)。

      [11]江科大高等教育国际化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外合作办学国际教育资源的引进、监管与保障体系——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


      参与教研项目:

      [1]2021年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船海类高校“思政引领、技管融通、资源保障”的管理学新文科协同育人创新与实践(2021090042)。

      [2]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课题:制造模式下基于“双实”的工管结合类人才“双创”能力培养机制(2017JSJG119)。 

      [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研究(06AIP0090061)。

      [4]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高校创新性科研团队知识转移的行为特征与模式研究(EFA070236)。

      [5]江苏省教育教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基于产学研合作的高校知识转移创新机制研究(D/2008/59)。

      [6]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定位与建设研究(D/2006/01/131)。




    • 论文著作

      学术论文:

      金辉,许虎. 领导长期导向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双刃效应——一个被调节的双中介模型. 管理学刊, 2023, 36(2):99-113.

      金辉. 基于教情视角的大学生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研究. 教育评论,2023, 284(2):104-113.

      许虎,金辉*. 数字化转型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员工顾客双主体参与的中介和企业声誉的调节.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23, 35(2):111-128. 

      谢莉, 金辉, 王志英等.导师排斥感知对研究生科研创造力的影响:科研自我效能感和科研焦虑的双向链式中介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6): 833-841.

      Hu Xu, Hui Jin* and Hui Li.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ders’ long-term orientation and employees’ innovative behaviors.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2022(在线发表)

      金辉,许虎. 双元领导负面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路径与边界:一个被双调节的中介模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网络首发). 

      金辉, 刁品昊,杨川. “双主体”面子取向驱动下知识共享意愿生成机理:兼论团队成员交换的调节作用.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4(3): 103-113.

      金辉, 董春燕, 刘晓彦. 领导集体主义取向对员工创新行为的跨层影响机理——基于两类知识共享的中介效应.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21, 33(3):58-72. 

      金辉. 文化取向、共享动机与圈内-圈外知识共享意愿. 管理科学, 2020, 33(4):119-136.

      金辉,孙晨银,罗小芳,王建刚. 权力分配差异视角下的领导对下知识共享意愿研究.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0, 41(9):136-153. 

      Li, H., Jin, H*., & Chen, T. (in press). Linking Proactive Personality to Creative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Job Crafting and High-involvement Work Systems [J].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2020, 54(1):196-210. WOS:000523948000015

      金辉,盛永祥,罗小芳. 从知识共享与创新行为的跃迁: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软科学, 2020, 34(2):92-97. 

      金辉, 徐云. 雇员何以为企业“在线发声”?——个体动机视角下雇员在线口碑推荐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0(5):131-144.

      李辉, 金辉. 工作重塑能提高员工创造力吗?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 预测, 2020, 39(1):9-16

      姚慧丽, 毛翔宇, 金辉. 考虑平台影响因素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演化博弈研究. 运筹与管理, 2020, 29(12):82-88.

      李支东, 金辉, 罗小芳. 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二元关系——一个面向工业企业的多案例研究.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0, (12):3-9.

      Qianya Pian, Hui Jin*, Hui Li.. Linking Knowledge Sharing to Innovative Behavior: The Moderating Role of Collectivism.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019, 23(8): 1652-1672. WOS:000497220900009

      金辉,段光,李辉. 面子、人情与知识共享意愿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知识隐性程度的调解效应. 管理评论, 2019, 31(5):147-162.

      金辉,李辉,段光.知识共享是“圈子游戏”吗?——文化价值观与圈内/圈外知识共享实证研究.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9, 31(3):84-98.

      金辉,李支东,段光. 集体主义导向、知识属性与知识共享行为研究. 科研管理, 2019, 40(11): 236-246.

      段光, 庞长伟, 金辉. 面子、奖罚与知识共享的跨层次研究. 科研管理, 2018, 39(8):161-168.

      金辉,贾昱,钱志发.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J]. 运筹与管理, 2017, 26(4):149-158.

      李支东, 金辉. 企业产品创新与网络嵌入——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J]. 管理评论, 2016, 28(1):62-72.

      金辉. 基于DTPB的高校教师教育博客知识共享影响机理研究——来自现实用户和潜在用户的实证调研[J]. 情报杂志, 2015, 34(10):175-182.

      金辉.个体认知、社会影响与教育博客知识共享——基于社会认知理论[J]. 远程教育杂志, 2015, 33(5):80-87.

      钟山, 金辉*, 赵曙明. 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高校教师教育博客知识共享意愿研究[J]. 管理学报, 2015, 12(11): 1607-1613.

      段光, 庞长伟, 金辉. 多团队成员身份研究述评[J]. 管理学报, 2015, 12(12):1872-1881.

      金辉. 基于匹配视角的内外生激励、知识属性与知识共享意愿的关系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4, 26(3): 74-85.

      黄彦婷, 段光, 杨忠,金辉. 物质奖励、集体主义文化对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研究. 软科学, 2014, 28(3): 78-81,105. 

      金辉, 杨忠, 黄彦婷, 吴洁. 组织激励、组织文化对知识共享的作用机理——基于修订的社会影响理论[J]. 科学学研究,2013,31(11): 1697-1707.

      金辉. 内、外生激励因素与员工知识共享:挤出与挤入效应,管理科学[J]. 2013, 26(3): 31-44.

      金辉, 杨忠. 从“心动”到“行动”:基于TRA/TPB/RTPB多模型对比的知识共享行为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3, 34(7):63-73.

      黄彦婷, 杨忠, 金辉, 段光. 基于社会影响理论的知识共享意愿产生模型. 情报杂志, 2013, 32(6):141-146.

      贾夕, 金辉, 吴定龙. 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组织人才吸纳研究.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3, (5):44-48.

      金辉. 基于修正TPB的知识共享行为实证研究——以江苏省通讯业为例[J]. 图书与情报, 2012,(05):58-64.

      金辉, 杨忠, 冯帆. 物质激励、知识所有权与组织知识共享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1, 29(7): 1036-1045,1055.

      金辉, 杨忠, 冯帆. 社会资本促进个体间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 2010, 28(5): 51-55.

      金辉. 高校科研团队信任特征、功能及演进过程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09, 29(8):245-246, 233.

      金辉, 钱焱, 苗壮. 多功能型团队的特质及其运行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 24(6):174-176.

      金辉, 钱焱, 苗壮. 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J]. 统计与决策, 2006, (20):57-59.

      金辉, 钱焱, 邵俊. 团队生命周期理论及其研究进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7): 194-196.

      金辉, 钱焱. 团队生命周期的模型修正[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6, 27(3): 119-122.

      金辉, 钱焱. 团队的脆弱性及其防范对策[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5, (10): 58-60.

      Diao Pinhao, Jin Hui, Wang Bei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Zhong Yong (Doctrine of the Mean) Orientation on Employees’ Innovation Behavior: Based on the Mutual Inverse Mediating Effects of Intrinsic Innovation Motivation and Innovation Subjective Norms. 2020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s, Humanity and Economics, Management. December 19-20, 2020 in Shanghai, China. CPCI检索.

      Chun-Yan DONG, Hui JIN, Chao-Wei WANG. A Cross-level Influencing Mechanism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der’s Noninterference Orientation and Employees’ Innovation Behavior. 2020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s, Humanity and Economics, Management. December 19-20, 2020 in Shanghai, China. CPCI检索.

      Chenyin Sun, Hui Jin, Hu Xu. “Leader-Employee” Power Distance Orientation and Employee’s Voice: Based on the Mediating Effect Employee’s Psychological Security. 202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rn Management based on Big Data (MMBD2020). October 18th-21st, 2020 at Beijing. Ebook: Modern Management based on Big Data I, DOI10.3233/FAIA200636, Pages12–21.EI Accession number: 20204709521736.

      Jin Hui, Chen Yijia. The Research on How Social Capital Facilitates Knowledge Sharing between Individuals[C]. 2010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Computing, Communica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Yangzhou, 2010.08. (EI、ISTP检索,WOS:000301960900035)  

      专著:

      [1] 金辉. 教育博客知识共享研究:主体认知、社会影响与行为保障[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6


    • 获奖动态

      2023年 江苏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江苏省人民政府。

      2023年  镇江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镇江市人民政府。

      2022年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苏省教育厅。

      2021年  镇江市优秀科技论文奖,镇江市人民政府。

      2020年   江苏省社科优青(“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中共建设省委宣传部。

      2020年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江苏省教育厅。

      2020年    第五届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    镇江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镇江市人民政府。

      2020年    江苏科技大学2019-2020学年“教学优秀奖”,江苏科技大学。

      2019年    江苏科技大学2018-2019学年“教学优秀奖”,江苏科技大学。

      2018年     2018年度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研究类)三等奖,江苏省教育厅.

      2018年     镇江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镇江市人民政府。

      2018年     镇江市“十佳教师”,镇江市人民政府。

      2018年     江苏科技大学“教学名师提名奖”,江苏科技大学。

      2018年     江苏科技大学2017-2018学年“教学优秀奖”,江苏科技大学。

      2017年     江苏省2016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2017年     江苏科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科技大学,排名1/5

      2016年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6年度课题研究“先进个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2016年     镇江市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镇江市市政府。

      2016年    镇江市市属国有企业“百名红领”导师,镇江市委组织部/镇江市国资委。

      2016年    江苏省2015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2016年    江苏省教育厅2016年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计划,江苏省教育厅。

      2016    江苏科技大学2015-2016学年“教学优秀奖”,江苏科技大学。

      2015年    镇江市师德标兵,中共镇江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镇江市教育局/镇江市教育工会。

      2015年    江苏科技大学优秀教师,江苏科技大学。

      2015年   江苏科技大学深蓝人才青年学者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科技大学。

      2013年    镇江市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镇江市市政府。

      2012年    江苏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科技大学。

      2012年    江苏科技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江苏科技大学。

      2012年    江苏科技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江科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11年    江苏科技大学教学名师之教学新秀,江苏科技大学。

      2011年    中国物流学会课题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排名4/5


    • 科研团队

      江科大经管院企业创新与智能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2019年1月。围绕江苏科技大学“十二五”校重点学科“工商管理”的优势研究方向,立足本中心的发展特色与优势,在创新管理与知识管理研究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性、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实现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中心现有校内外团队成员10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博士学位9人。

    • 科研项目

      主持科研项目:


      国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传统文化嵌入数字化转型对员工创新的“双刃剑”影响研究(23AGL024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二元主体互动与创新情境调节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员工创新行为研究(18BGL135)。

      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本土文化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变量、路径与效用(71402065),结题后评估鉴定为“优”。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2批面上项目:领导-员工文化取向对员工创新行为的跨层影响机理(2017M62166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组织激励、知识特性与知识共享治理研究(11YJC630083)。

       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本土文化对我国雇员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14GLC006)。

       江苏省文化厅2018年度文化科研课题:“多元融合”视角下文化创意产品发展模式研究——以镇江市为例(18YB05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资助项目:传统文化价值观对我国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本土文化情境下的实证探索,(1701069C)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大项目:双刃剑视阈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员工创新行为的效应、机理与对策研究(2023SJZD022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RA视角下的组织知识共享激励研究——基于江苏省企业知识共享实践的实证分析(2011SJB630019)。

      镇江市科技局软科学项目:基于协同创新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及政策研究——以镇江市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为例(2013JG117J)。

      镇江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研究(YJ2012016)。

      镇江市社科应用研究课题“知识流动视角下设计驱动型创新的实践路径与策略研究:以镇江市为例”(2021YBL041)

      镇江市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创客精神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基于镇江创客全体的实证调研”(2019JX057)。

      镇江市社科联研究课题:知识网络、知识治理与自主创新:基于镇江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YB2016069)。

       镇江市社科联研究课题:镇江本土企业知识型员工知识共享实践的文化根源、机理与治理对策研究(YB2014048)。

      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基于知识属性的团队知识转移激励机制研究(2009JG112J)。

      江苏科技大学博士人才引进科研启动项目:组织激励与知识属性匹配视角下的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研究(1042921309)。

        

      参与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驱动传统产业创新发展路径及模式研究(16ZDA015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企业动态能力提升的创新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14AGL001)。

      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跨界隐性知识的协同效应对颠覆式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7147109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政产学研金”协调创新下知识流动力学模型及制度设计(712711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团队知识共享跨层次研究:前因、结构与有效性——中国情境文化特征的调节作用(712721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知识转移的困境:知识特性、知识所有权与组织激励(70872044)。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知识转移的创新机制与价值增值实现研究(11BGL039)。

      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多团队成员身份的有效性:基于二元性视角的多层次实证研究(71502082)。

      江苏省社科联重大应用研究课题、江苏省社科基金双立项课题:江苏鼓励激励机制的案例研究(18WTA013)。

        

        

        


      主持教研项目:

      [1]202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一般项目:新时代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21JSJG333)。

      [2]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立德树人”视阈下经管类专业学生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的提升路径与对策:基于“教情+学情”调研(C-c/2021/01/08)。

      [3]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高校教师博客知识共享行为的内在机理与治理对策研究(D/2015/01/79)。

      [4]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基于知识共享的多学科专业研究生协同创新机制与治理对策(JGZZ15_026)。

      [5]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资助课题:网络环境下基于教育博客的教师知识共享行为研究(2012-R-21880)。

      [6]2022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江苏高教》专项课题:基于江苏数字人才培养的高校教育改革与实践。

      [7]江苏科技大学2021年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XJG2021003)。

      [8]2014年江科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重点项目:基于知识共享的多学科专业研究生协同创新机制与治理对策。

      [9]江苏科技大学2022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数字化背景下江苏高校数字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0]江苏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特质、生命周期及管理策略研究(2GJKTY2009098)。

      [11]江科大高等教育国际化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外合作办学国际教育资源的引进、监管与保障体系——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


      参与教研项目:

      [1]2021年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船海类高校“思政引领、技管融通、资源保障”的管理学新文科协同育人创新与实践(2021090042)。

      [2]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课题:制造模式下基于“双实”的工管结合类人才“双创”能力培养机制(2017JSJG119)。 

      [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研究(06AIP0090061)。

      [4]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高校创新性科研团队知识转移的行为特征与模式研究(EFA070236)。

      [5]江苏省教育教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基于产学研合作的高校知识转移创新机制研究(D/2008/59)。

      [6]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定位与建设研究(D/2006/01/131)。




  • 教学课程

    首届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线下课程):《管理沟通》课程负责人

    江苏科技大学教改示范课程:《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负责人

    江苏科技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文授课建设立项课程:《管理沟通》课程负责人

    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管理沟通》课程负责人

    面向本科生开设课程:管理沟通、管理学、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管理

    面向研究生开设课程:管理能力与沟通技巧、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