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学院
通讯地址:15246486193(微信同号)
个人邮箱:xmfeng@just.edu.cn
邮政编码:
办公地点:机械楼331
传真:
冯晓明,1990.09,副教授,硕导,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地面机器系统分会委员、先进材料与器件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常务理事、先进传感与智能制造国际会议分会主席、微纳材料与半导体器件研讨会学术委员、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专业会员、国际仿生工程学会(ISBE)会员等。长期从事基于仿生表界面的微纳能源收集技术与器件应用研究。
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黑龙江省轻工业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各1项。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 Energy、ACS Sensors、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TOP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研究成果入选《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杂志(主管部门:科学技术部);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面上和青年各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1项、镇江市基础研究专项1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项、企业委托攻关项目等。受邀担任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等2本期刊的首席客座主编;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等3本期刊的首届青年编委;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国际著名期刊审稿人。
入选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国际学术组织青年科学家,江苏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江苏科技大学深蓝杰出人才、三大特色优势跃升行动“揭榜挂帅”任务负责人等;被评为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校优秀教师、校优秀共产党员、党员先锋模范“科研之星”;首聘期考核优秀、人才促进工程考核优秀、教职工年度考核优秀(2021、2022、2023年度)和师德考核优秀(2022、2023、2024年度)。
指导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项(国家级1项),指导江苏省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2项,指导学生获表面工程创新创意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国家级)、“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三等奖1项(国家级)、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国家级)、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省级)、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校级)。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国家奖学金、校优秀毕业生、优秀研究生标兵、学业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
要求学生一作发表论文(助研费按劳分配)、支持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学术会议并作口头报告。研究生(专硕/学硕)招收名额为2-4名/年,诚邀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具有机械/材料/能源/计算机相关专业背景的同学加入!
一、船舶装备表面仿生设计与制造
深入研究自然界生物表面的微纳结构和多功能耦合特性,开发适用于海洋复杂环境的仿生减阻、防冰、防污和防腐表面。
通过激光微纳加工、电化学制备等手段,构建具备优异机械强度、界面稳定性与功能响应性的多层复合涂层,实现装备表面在海洋极端环境下的长期稳定服役。
二、海洋能源收集与协同转化
针对海洋环境中能量分散、随机波动等问题,开展波浪能、雨滴能、风能和雾水能等绿色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获取与协同利用。
通过仿生表面/结构设计、能量管理电路集成等手段,构建面向小型智能节点的低频弱能量收集系统,为海洋装备远程布设与自主运维提供稳定能源支撑。
三、自供电传感与智能监测
研发集能量收集、信号感知与传输于一体的自供电传感系统,服务于海洋装备结构健康监测、水下目标识别、环境状态感知等应用场景。
系统具有低功耗、无线化、小型化、免维护等特点,突破传统监测技术在布设密度、环境适应性及维护成本上的限制,支撑智能海洋、智慧港口等未来应用场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