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王佳 教授

机械工程学院

通讯地址:江苏镇江丹徒区长晖路666号

个人邮箱:wjjzhb@just.edu.cn

邮政编码:212100

办公地点:机械楼

传真:

  • 个人简介

  • 研究方向

  • 科研团队

  • 科研项目

  • 获奖动态

  • 教学随笔

  • 教育经历

  • 课程教学

  • 论文著作

  • 科研论文

  • 科研横向项目

  • 科研纵向项目

  • 科研专利

  • 科研动物专利

  • 教授,硕导。主要从事船舶辅机机电液控制技术、海洋机器人和机器视觉方面研究。在高海况小艇收放装置被动波浪补偿控制技术、基于并联机构海浪模拟设备、基于主动波浪补偿技术的吊机、并联平台及无人潜水器收放等装备和船舶分段三维视觉测量装备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省部级以及企业攻关项目20余项,到款科研经费1500余万;获教育部科技二等奖1项(排名2),中国造船行业协会一等奖1项(排名3),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排名3),镇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2),镇江市产学研合作奖2项(排名2),江苏省产学研优秀合作案例奖1项(排名2);申请专利3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7件,转让3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 主要从事船舶辅机机电控制技术、并联机构、水下机器人和机器视觉等方面研究。

    • 科研团队

      在国家海洋战略的背景下,团队瞄准国家深远海资源开发中最需要发展的高端装备需求,以研发无人化、恶劣海况下作业技术与装备为目标,经过年研究,形成了鲜明的在海上机电一体化新技术与无人化高端系列装备研发方面的特色科研方向。

      团队目前共有成员16。本团队成员长期从事机电液一体化设计及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机械结构设计、电液控制系统设计、视觉检测与水下目标识别、系统规划与控制策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有着默契的合作基础。团队成员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年轻且富有活力,具有良好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专业技术互补。

      团队研究方向:1、海上波浪运动补偿机电控制理论与应用装备(无人潜水器收放系统、主动海上波浪补偿机器人及多种作业系统);2、海上无人化机电技术及系列化装备研发(水面水下无人航行器、水下机器人、深浅海水下采矿技术与系统)。


    • 科研团队

      在国家海洋战略的背景下,团队瞄准国家深远海资源开发中最需要发展的高端装备需求,以研发无人化、恶劣海况下作业技术与装备为目标,经过年研究,形成了鲜明的在海上机电一体化新技术与无人化高端系列装备研发方面的特色科研方向。

      团队目前共有成员16。本团队成员长期从事机电液一体化设计及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机械结构设计、电液控制系统设计、视觉检测与水下目标识别、系统规划与控制策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有着默契的合作基础。团队成员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年轻且富有活力,具有良好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专业技术互补。

      团队研究方向:1、海上波浪运动补偿机电控制理论与应用装备(无人潜水器收放系统、主动海上波浪补偿机器人及多种作业系统);2、海上无人化机电技术及系列化装备研发(水面水下无人航行器、水下机器人、深浅海水下采矿技术与系统)。


    • 科研团队

      在国家海洋战略的背景下,团队瞄准国家深远海资源开发中最需要发展的高端装备需求,以研发无人化、恶劣海况下作业技术与装备为目标,经过年研究,形成了鲜明的在海上机电一体化新技术与无人化高端系列装备研发方面的特色科研方向。

      团队目前共有成员16。本团队成员长期从事机电液一体化设计及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机械结构设计、电液控制系统设计、视觉检测与水下目标识别、系统规划与控制策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有着默契的合作基础。团队成员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年轻且富有活力,具有良好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专业技术互补。

      团队研究方向:1、海上波浪运动补偿机电控制理论与应用装备(无人潜水器收放系统、主动海上波浪补偿机器人及多种作业系统);2、海上无人化机电技术及系列化装备研发(水面水下无人航行器、水下机器人、深浅海水下采矿技术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