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学院
通讯地址:镇江市丹徒区长晖路666号
个人邮箱:zanhao870127@163.com
邮政编码:
办公地点:重装楼208室
传真:
昝浩,男,江苏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副教授/硕导,振动噪声研究所所长助理,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州研究院兼职教授,中国仪器仪表协会会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会员。入选江苏省人才项目,镇江市金山英才项目,主持XXX新一代重大工程子项目1项,国防科工局基础科研子项目1项,宁波市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1项,江苏省产学研项目1项,主持30余项国防课题和企业课题。主要从事航空航天发动机测量技术,船舶结构振动噪声控制技术的基础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应用于航空无人机、航天飞行器、舰船等项目的研发配套。在《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等期刊发表SCI/EI论文13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
1.航空航天发动机测量技术
针对航空航天环境液体燃料高精度流量测量需求,基于液体耦合增速机理,结合液体物料特性(密度、粘度、热值)和环境参数(温度、压力)以及装置自身材料特性(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创新性的利用对转涡轮结构设计和智能流量计算方法,突破并掌握对转涡轮流量传感器正向设计方法,高温环境流量智能算法与计算模型、故障自诊断和超速保护技术、高一致性传感器制造工艺、高精度流量传感器校准技术、恶劣环境数据采集及信号处理等关键技术,研制出新一代适用于航空航天环境的液体燃料高精度流量传感器——“对转涡轮流量传感器”。
a. 双涡轮流量传感器(无人机用) b. 对转涡轮流量传感器(火箭用)
c. 温/压/流量一体式测量装置 d. 温/流量分体式测量装置
图1 对转涡轮流量传感器产品
对转涡轮流量传感器实现了高温强振环境下高精度、大量程比的流量实时测量,具有故障自诊断和超速保护功能,原理样机通过北京长城计量研究所的校准检定检测达到的要求。其中,示值精度可达±0.5%,量程比优于1:150,适用于25g振动及-55℃~150℃宽温域环境,使高温强振环境下的测量精度从5%跃升至0.5%。这些指标的测试值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团队研制的对转涡轮流量传感器技术及产品填补了我国在航空航天环境下液体燃料高精度流量传感器的空白,彻底打破了欧美国家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为不久的将来实现在国际该领域的“弯道超车”奠定了基础。该技术在2025年接受中央CCTV-4专题报导。
(2)角动量流量传感器
团队与航天科工集团、中电科集团、商业火箭等单位合作,研制了角动量流量传感器(航空航天环境质量流量直接测量)。基于动量矩定理,即流体对旋转机构的扭矩等于流体离开旋转机构的角动量,研制了角动量流量传感器。流体质量流量与流道参数,旋转机构时空特性存在定量关系,基于电磁原理采集旋转机构的时空信号,并由微弱信号解调电路进行放大、滤波等,最后传至上位机,并经过算法反演最终得出真质量流量值。
(3)转速传感器/角度传感器
团队与航天科工集团、中电科集团、商业火箭等单位合作,研制了转速传感器、角度传感器。
2.船舶结构振动噪声控制技术:
团队与中船集团等单位合作,研制了准零刚度隔振器,刚度具有高静低动特性,静态承载时具有高刚度特性以稳定支撑负载;动态响应时则呈现超低动刚度特性,从而实现超低频段的高效隔振与抗冲击性能,目前产品最低有效隔振频率可低至1Hz。
图8 准零刚度隔振器 图9 准零刚度隔振性能设计
团队与中船集团等单位合作,研制了金属橡胶隔振器,相对传统橡胶,具有耐高低温、耐油污、耐氧化、耐辐射、高寿命、性能稳定等优势;相对传统弹簧,具有体积小、布置灵活、三向隔振、具有内阻尼等优势。已获得2000余套金属橡胶减振器订单,总金额超200万元。
图11 金属橡胶隔振器及电子变送器隔振应用
(3)颗粒阻尼隔振器
团队创新性提出障碍网络颗粒阻尼器,颗粒阻尼器通过颗粒与颗粒、颗粒与壁面之间的摩擦和碰撞消耗振动的能量,颗粒与壁面的耗能一般大于颗粒与颗粒的耗能,通过内置障碍网络结构,增加颗粒与壁面的接触,从而增大颗粒与壁面之间的碰撞和摩擦,增加能量耗散性能。
图13 颗粒阻尼器及相关应用
2015年-2020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博士
2012年-2015年 江苏科技大学 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