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结构体系及先进材料研究所
研究所现有骨干成员7人,其中博士7人;教授1人、副教授4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工程结构抗震、冷成型钢结构、装配式结构、微生物矿化技术、绿色胶凝材料、智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新型路面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近五年来,团队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承担企业委托课题6项。获市厅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包括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技奖一等奖和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发表SCI/EI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部,授权发明专利27件。编著标准、应用技术指南、工法等5项。指导学生学科竞赛获奖1项。相关主要成果有:
(1)装配式混凝土柱-钢梁(RCS)栓接节点研究
包括耗能型节点和外伸端板型节点。预埋钢梁和中间段钢梁通过半刚性端板式连接,使震损集中在连接部位,减轻梁柱等主要构件的损伤;将塑性铰的位置从梁端外移到端板连接处,使结构形成合理的屈服机制;钢构套能够有效约束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取代箍筋,提高节点的可靠性;利用组合钢件内附的摩擦片,通过摩擦耗能机制耗散地震能量。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
成果可应用于土木建筑领域各种梁柱节点连接,如住宅和公共建筑框架结构中。特别是能实行全预制装配,现场干作业全螺栓连接,适用于工业化建筑体系。
(2) 系列自密实再生混凝土制备及应用技术
以自密实混凝土理论为基础,将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和再生混凝土技术相结合,按照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路线,以掺砖废弃混凝土作为再生粗骨料,废钢渣、粉煤灰作为掺合料,不断优化配合比,制备出满足工程要求的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国家政策。本成果推广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技术积累经验,提出使用建议。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受理公示发明专利1项。获批江苏省级工法2项。
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领域各类混凝土工程。特别适用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废钢渣建材利用等领域。